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回复: 0

沪郊动迁户的幸福感

发表于 2017-10-30 02:35: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沪郊动迁户的幸福感
作者: 杨瑞福 2016年05月26日09:17 浏览:1808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
在市中心,排队来访的摩天大楼

已经伸不开脚

昔日的东方明珠,因为仰望

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的缘故

颈椎骨发生了错位



被压迫最深的是楼下的地基

吱吱直叫的声音,人听不见

房价犹如西昌发射的火箭

抱怨被早晨的风稀释

凝结青草表面,化成城市的泪滴



新闻媒体又开始热情讨论幸福了

最值得采访的群体,当然

非沪郊的动迁户莫属

他们最懂得剩余价值理论的精髓

如今比黄金更贵的金属——

是曾经视作生命的土壤



他们幸福地放弃了

这一片在春天急于试穿油菜花金黄外套的田野

这一片让布谷鸟叫醒酣梦,又在

渔火中醉去的江南哟

不甘心在钢筋水泥的凯旋曲里

渐渐闭上了眼



因为动迁而刹那拿到财富之门钥匙的人群

有人开始畅想,与这座城市死活无关的

遥远马尔代夫旖旎的风光,在牌桌上

设计未来的蓝图,不必再理会

高架上难闻的废气、地铁上的汗味

流水线上的辛劳,以及电视、大报

的屏幕或头版忘命呼唤的创新和开拓







推荐语:



画神鬼容易,画人难。诗也一样,凌空蹈虚容易,脚踏实地难。这首题为《沪郊动迁户的幸福感》,力图接地气,对现实进行正面强攻,建构一种脚踏实地的诗意或创意。且不说是否成功了,是否站稳了,其精神绝对可嘉。因为许多诗人,对这类现实主义的题材,采取的都是绕道而行的策略。他们声称只忠实于诗的美学意义,对社会学意义敬而远之。其实是知难而退。《沪郊动迁户的幸福感》的作者,偏偏想把这难上加难的事进行到底,而不怕吃力不讨好。这样练下去,才可能有扛鼎之力。至少在此诗中,作者已把摩天大楼作为较劲的对象。当代诗歌,浪漫主义仍很发达,现代主义也非常剽悍,唯独现实主义一直很空很假,其实最需要补血补钙,也最可能拉近诗歌与人间的距离。本诗中许多意象、词汇、情感,在高雅派诗人眼中可能是“非诗”的。但一个诗人,若能消化“非诗”为诗,也应该算开疆拓土。更何况,他所写的内容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那么近。干嘛要迷信“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距离产生美”,近距离其实有更多的热风景和冷风景,这是真风景而不是假风景。(特邀点评人:洪烛)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