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坚持改革创新 企业扭亏为盈
来源:工人日报
2017-10-30
2017年10月19日,安溪县电冶厂职工集体承包经营25年座谈会回顾25年改革创新历程
电冶厂工人在操作调速器
电冶厂工人在发电厂中控室值班
“学习十九大精神,回顾25年历程,坚持改革创新,企业增加新产能。”这是福建省安溪县电冶厂职工集体承包25年座谈会上职工代表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25年的风雨历程。
一个多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厂何以能起死回生,又如何能焕发勃勃生机呢?笔者实地采访获悉,福建省安溪县电冶厂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的精神,把企业掌握在自己手中,职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就能迸发出来,企业就大有希望。职工们不仅能勒紧裤带凑齐风险抵押金,勇敢地承包企业,还能自觉投身于改革洪流之中,人心齐泰山移,企业向好必然有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报告还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安溪县电冶厂25年的变化,正是他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的结果。他们向旧的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开刀,实行以岗定员、精简机构、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等。这些听起来似乎并不新鲜的做法,为何在他们的企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原因是,他们推行的每项改革措施,每一个创新举措,都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都关乎企业的命运,职工的生存状况,容不得半点虚假。因而,他们的改革措施就能贯彻到底,扎实有力,效果显著。这应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
25年前,濒临倒闭的安溪县电冶厂,是家只有200多名职工,年亏损100多万元的小型国有企业。自1992年10月该厂职工集体承包后,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改变以往单一产品,新增固定资产2786万元,增长2.5倍,实现利税3494万元,完成25年承包任务的111.70%,职工月平均收入1805.60元,增长11.62倍。
集体承包25年来,全厂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各级党政和工会的表扬及社会各界的称赞,该厂多次荣获泉州市、安溪县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泉州市首批工商信用良好企业、福建省建设银行“AAA”信用企业,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市、县工交工作先进企业,以及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
安溪县电冶厂前身是泉州市光明水力电化厂,1955年建厂。该厂从1988年开始扩建一条碳素生产线,投入853万元,技改完成后1990年至1992年两次投料试产。由于原材料运距长、费用高、产品价格低,试产虽成功,但却亏损132万元,再加上贷款利息,使该厂从利税大户变成了亏损大户,职工年收入不足2000元,工厂面临倒闭。
安溪县决定把安溪电冶厂推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该厂200多名职工在厂工会主席白永钦和职工代表组织下,积极参加竞标。推选厂技术员肖文龙为职工代表参与投标,中标之后全体职工想方设法筹措125万元风险抵押金,并提出扭亏增盈的具体措施,全厂职工选举肖文龙为厂长,肖厂长与全厂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该厂扭亏为盈,发展壮大。
集体承包 初战告捷
安溪县电冶厂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弘扬闽南人爱拼敢赢的勇气,3个月扭亏为盈,半年已完成全年125万元的承包指标,初战告捷。这是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成果。
首先,冲破旧制度,建立新秩序。一是以岗定员、精简机构。该厂把原来的7个科室精简为3个职能办公室(即厂部办公室、生产办公室、经营办公室),管理人员精简三分之一。各个岗位所需人员全部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其次推行两级承包制。水力发电车间承包费用和发电量;电石车间承包成本、产品质量和产量,实行全奖全赔。通过承包激励工人的责任感。电石车间承包前,工人们对原材料质量很少过问,承包后车间派人与供销人员跑到大田县广平选购矿石。有人问:“本县就有矿石,你们为什么舍近求远呢?”车间负责人回答:“广平石灰石含钙率高,炼出来的电石质量好又节省电耗,虽运费高点,相比之下,还是广平矿石合算。”第三是改革分配制度。改8级工资制为两级承包责任制和岗位职能工资制。工资分配向一线苦、脏、累、险工种倾斜。厂部行政和后勤人员,从厂长到炊事员的工资由年工工资、基本生活费、岗位工资、职称工资、浮动工资5个单元组成。除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50元是同等外,其他4项工资结构均视各自不同岗位、工龄、职称和完成本职工作的好坏而定,通过改革,既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也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进入市场经济,改善经济管理。要赢得市场竞争,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服务。1992年10月承包后,电石压库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经营办公室会计白炳坤走访用户了解市场,打开了销路。厂长肖文龙通过市场调查,针对本厂以往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坐等用户上门的经营作风,建立起一系列为用户服务的制度。门路打开了,用户来电来函要货,该厂主动送货上门,并实行24小时经营服务,使用户感到满意,1993年新增加的用户遍布省内外,订货已到当年8月份。
协力乘胜前进,发挥优势。面对扭亏增盈的大好形势,是将增盈资金分给大家,还是扩大再生产?在该厂职工大会上,职工选择后者。发挥本厂电力、场地、厂房和闲置设备等优势,吸引社会资金和兄弟企业来厂合资合作开发新项目。当年,有金属改制厂、矿石粉厂、再生纸厂、水泥磨粉厂、金刚石锯片厂等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改变了该厂产品单一的被动局面。
团结拼搏 创新发展
安溪县电冶厂职工集体承包25年,旧貌换新颜,企业从负增长130万元,至承包后9个月扭亏为盈,并盈利125万元,承包25年上缴利税累计3494万元,该厂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创业,努力拼搏精神,在扩大再生产上下工夫,对老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换代;发挥场地、厂房和闲置设备的优势,改变以往单一产品结构,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25年来,企业发生很大变化:创办年产3000吨再生纸厂和年产4万吨水泥磨粉厂,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树立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人人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个个为改革创新争奉献。1997年和2000年夏季,受暴风雨影响,两次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事故,几千立方的土石方堵住了发电车间的水圳,情况十分危急,全厂干部职工自发赶到现场,顶着烈日,不计任何报酬进行抢险抗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把损失降低到最小。2002年,有个单位在该厂水圳底部钻探放炮炸石,严重威胁水圳安全,职工闻讯赶到施工现场阻止,避免企业资产受侵害。
面对扭亏为盈的大好形势,是将增盈资金分给大家,还是扩大再生产?职工们选择了后者,自愿过着低工资、低生活水平,为企业积累资金,将水电车间进行4次机改,711万元扩建发电车间,新装6号水轮机组,年发电量216万千瓦时,价值50万元。1992年至2012年,承包前10年新增机容量2400千瓦,发电量翻两番,2003年至2013年,承包后10年,2003年成立白濑二级水电公司,该厂占36%股份,获装机容量4320千瓦;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和职工收入有较大提高。实现平均工资:1992年承包前的月平均工资155.42元/月,目前,月平均工资2783.00元/月,增长11.62倍。
企业为社会作贡献。该厂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先后接收退伍军人、学校毕业生和倒闭企业下岗职工60多人。如安排原破产企业安溪县造纸厂20多名职工的再就业,减轻政府负担。
干群一心 共创和谐
安溪县电冶厂职工集体承包25年来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动因是体制、机制和人的思想变化。承包前,企业凡事厂长说了算,职工人心涣散。集体承包后,职工说:“现在工厂是咱们自己的,厂长是咱们工人选的,咱有责任支持厂长工作。”厂长说:“我是工人选的,办事要对职工负责,就要依靠职工群众。”该厂集体承包后,凡是工厂的生产计划和劳动报酬,以及职工的生活福利都要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面对企业不断发展的好形势,厂长、职工有同感,如在集体承包25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回顾25年的风雨历程,值得总结的是:人心齐泰山移,要出路靠自己……”这也说明干群一条心,共创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与环境的和谐。该厂水泥和造纸两个项目,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调整,该厂服从大局,经职代会研究决定,相继于2010年和2011年停产并拆卸完毕,做到与环境的和谐。
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安溪县电冶厂解决湖头半山村(扶贫村)长期以来用电难的问题。该厂在职工集体承包前,经常发生农业用水与该厂发电用水的矛盾,承包后长期免费给湖头镇等8个村近万亩良田供水,2002年,安溪县遇上早春旱,该厂停机、停产,把有限的水资源支援农民抗旱保种。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社会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顾全大局促和谐。该厂于2002年完成水力发电4次机改后,便积极筹建技改1.2万千瓦水力发电站,作为经济新增长点,有关部门做工作,提出有关单位要求合作开发,为了顾全大局,该厂于2003年与该单位合作成立白濑二级水电公司,仅占36%股份,获装机容量4320千瓦。
座谈会上,职工代表回顾集体承包25年,感慨万千。会上,厂长肖文龙深有感触地说:“职工选我当厂长,我深感重任在身,丝毫不敢怠慢。集体承包25年来的成就,是在各级党政工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关怀下,我们乘改革开放东风,充分发挥水利资源,全厂200多名职工团结拼搏,不断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水力发电是我们的命根子,先后4次投入水电站机改,不断扩大装机容量,承包后,10年累计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760千瓦,新增固定资产原值7113936.88元。其中1996年8月完工新增6#发电机组装机容量500千瓦,新增固定资产原值1162154.31元。1996年~1998年完工改造原3#发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净增加200千瓦及线路改造,新增固定资产原值286757.66元。2000年12月完工新增7#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600千瓦,新增固定资产原值4355007.90元。2002年4月改造完工原1#、2#、3#发电机组新增2#、3#发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净增加460千瓦,新增固定资产原值1310017.01元。
该厂紧跟市场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该厂先后关停电石、碳素、水泥、造纸等生产线。然而,着重利用水利资源,对发电车间进行多次技改,先后投入资金719万元,从原来装机容量1300千瓦增加至3800千瓦,发电量由年800万度增加至2200万度以上,为该厂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年的风雨历程,安溪县电冶厂全体职工战胜种种困难,取得了可喜成绩。展望未来,这些年已半百的职工希望能继续承包,他们将为安溪县的经济腾飞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傅乔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