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手机巨头离奇死亡 一个民营企业的陨落样本?
钛媒体发表的一个深度报道今天刷屏舆论圈,生产出口手机核心部件的江西赛龙遭遇蹊跷的狙击,创始人代小权因为所谓三百多万偷逃税款被离奇判刑两年。几番折腾下,这家曾经的共青城第一纳税大户,国内外明星企业濒临死亡,政商关系再度引发激辩。
从报道呈现的内容看,江西赛龙的命运转折点,一个突出的标志是当地一名原副市长直接介入企业,以重组为手段,要求拥有赛龙的股份。不谙权力运作的代小权无法处理这种暴起的掠夺压力,但又因为法律关系不得不卷入乱局。代小权深陷囹圄,被很多人解读为地方权势人物试图鲸吞民营资产的牺牲品。事件的真相如何,当然还有待于权威部门的调查和信息披露。根据目前钛媒体提供的信息,赛龙之死与代小权落狱存在诸多显著的疑点。首先,共青城当面强行截断市级投资平台对赛龙公司的财政贷款,理由相当牵强。这种行为立刻打断了代小权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打在“七寸”上。当然,现在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称代小权的公司本身经营出了问题,不贷款事出有因。具体情况如何,现在还难下定论。
其次,代小权直接受到当时的共青城副市长及已经落马的前市委书记的胁迫,要求他交出股份,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迫害方式,究竟是不是存在,有怎样的内幕,在赛龙之死中起到什么作用,也还存在层层迷雾。如果代小权被捕入狱是遭受非常不公正的审判,为何至今缺乏明确的纠正?再次,赛龙重组本无必要,本是掠夺性重组的代名词,然而在多达四次的重组机会中,始终都因为共青城方面官员个人持股的要求而破坏。从报道看,赛龙和代小权成为砧板上的肥肉,有关人等发誓要代持优厚股份,如果这属实,究竟是一两个人胡搞,还是代表一帮潜在狙击势利,不惜以搞垮企业的代价也要吃下赛龙,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和阳谋?最后,在打压代小权甚是卖力的共青城前市委书记落马后,围猎赛龙公司的“鬣狗”退去之后,本是解开这起民营企业家悲剧的契机,为何不见认真的复盘与平反?这一企业非正常死亡事件,因为情节的离奇曲折、匪夷所思,已经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在舆论的解读中,涉及民营企业与地方权力互动,涉及政府资本与上市重组纠葛,涉及招商引资与“关门打狗”的现实图景,已经成为解剖民营企业在某些地方异化的权力中生死沉浮的典型案例。有关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呼吁很多,一些政策文件也多以爱惜民营企业为切入点。但如果赛龙公司与代小权的悲剧属实,人们发现民营资本被当成了予取予夺的肥肉,民营企业家被歧视为“二等公民”,随时被剥夺安全感。关键在于,在目前所看到的故事版本中,打击赛龙公司和代小权的力量尽管毫不掩饰肮脏的个人目的,但依靠的全都是公权力,一旦它们开启毁灭程序,民营企业家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的听任处置。代小权被搞得如此惨境,却要背负罪名坐牢,而那些看得见的操纵之人却能全身而退,这样的局面不仅让企业家寒心,也让围观者感到不忿。还有一点感叹是,江西赛龙本是解决当地税收和就业的第一等企业,现如今企业凋零,数以千计的职工失去这份工作。
由此可见,对赛龙和代小权的一系列狙击如果属实,当地民众和民生也是受害者,这是畸形公权的附带伤害,理应得到清理整顿。总之,对于这样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事件,有关方面应该从速调查,完整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果种种掠夺和野蛮属实,则应尽快拿出纠偏的行动。现实中,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千万个承诺,等到企业做大后则磨刀霍霍。这种非常不利于企业家发展的环境,必须加以重视和清理。我们期待这次揭露报道能够引起认真检讨,拨乱反正,让民营企业家走出阴霾。来源:三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