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回复: 0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凭栏处)

发表于 2017-11-2 06:24: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凭栏处)
2017-11-02 00:00
李希贵
  一位家长朋友告诉我,近日孩子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天晚上10点多了还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声诵读。孩子主演的是话剧《雷雨》里的周萍,大段大段的台词,背得熟练又充满激情。但在过去,逼他背一些诗词歌赋,都比登天还难。
  我知道,这是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带来的结果。经过学校开发之后的艺术课程,其中有几门戏剧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门,与其他有着同样选择的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剧组,每名学生在剧组里必须选择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负责一项剧务,诸如服装、音响、道具、舞台美术,也可以是导演、摄影录像,甚或创编剧本。当然,剧组里,大家都是在尊重每名学生选择的状态下分工合作,即使确需调整某名学生的选择,也必须在沟通、协商中完成。
  这样一个改变,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走在校园的路上,你随时会听到学生之间切磋扮演角色的心得;技术课上,许多学生因为选择了制作戏剧节道具或服装而倾情投入,甚至午休时间还泡在技术教室里;选择不同角色、不同剧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火花四溅;教室里、走廊中、校园内则到处上演着云谲波诡的精神大剧。
  孩子们的激情和责任弥漫校园,让我们兴奋,让老师反思。
  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说,责任感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做出的反应。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方面苦恼有加。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我们希望让学生真正具有责任感,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那些他所关心的事情。他关心的事情越多,他的责任心所及范围才有可能越大。
  传统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可憎”的活动、“一刀切”的做法充斥校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容易丧失活力、缺失动力,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责任感。
  有谚说,人生是枚硬币,一面是选择,另一面就是责任。这则谚语告诫我们:只要你选择了,就要为此负起责任。其实,它也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在选择中,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责任。
  我们经常慨叹孩子没有动力,他们前行似乎总在靠父母、老师、考试等外部的助推器,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一样东西——选择。当学生有权利为自己的未来准备感兴趣和有意思的课程时,我想,他们才真正有可能在自己身上装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动机。
  (作者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