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回复: 0

修白《金川河》:人对反抗的隐忍,从未消失过

发表于 2017-11-2 19:0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新闻>>各地文讯
修白《金川河》:人对反抗的隐忍,从未消失过
2017年11月01日21: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樊金凤
“人生和写作其实很简单,一个梦,让一个人记忆回来了,然后一切都改变了。” “我看见自己的童年,茫然地站在那里,那么孤单无助……”穿越时间的河流,作家修白站在童年的金川河岸,回忆从历史深处驶来,她将记忆中的所有细节写成文字,完成了长篇小说《金川河》的创作。
10月29日,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钟山》杂志社、南京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修白长篇小说《金川河》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南京市文联副巡视员章世和出席会议并致辞。贺绍俊、张清华、张光芒、刘琼、王春林、孔令燕、付秀莹、杨庆祥、何同彬等作家、评论家参加研讨。会议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主持。

吴义勤致辞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富有魅力的纯文学与唯美叙述常常被急迫的、功利性的需要冲击和遮蔽,修白的《金川河》唤醒了我们对文学的美好记忆。他认为,个人审美经验永远是文学的宝贵资源,永远值得书写,《金川河》的文学审美趣味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值得珍惜。时代的转折在个人身上留下抹不去的回忆,个人的回忆让历史变得更为丰满细腻,修白在个人与时代之间找到了一条非常好的表达通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文学经验。
写作,是因为内心有一些无法愈合的伤口
“一个人无法绕过他的童年。童年就像一座有记忆的木板房子,每一圈年轮,每一缕纹路,都搭成了那座遥远的小屋。囚禁了一个人的一生。从他有记忆开始那些空寂苍茫的黑白影像,初始的惊恐的瞳仁,潜藏在童年的小屋里,注定要跟随和影响这个人一生。”修白在该书的自序中坦言疼痛就隐藏在记忆深处。

作家修白发言
“作家之所以写作,或许是因为内心有一些无法愈合的伤口。在现实世界里,作家闭口不言、保持沉默,而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那些伤口才能跳出动人的漩涡。”或许是因为同为女性写作者的缘故,付秀莹敏感地捕捉到修白小说中那丝隐秘的痛感,她说,《金川河》是疼痛的书写,那些创伤的记忆既有个体的情感体验,又有历史的时代经验,个人成长之痛与时代之痛缠绕交错,形成巨大的、笼罩一生的阴影。《金川河》里,修白的伤口似在诉说,这种诉说动人、哀伤。
似乎女性作家进入到文学领域,大都会从个人的记忆开始,《金川河》也是关于作家个人记忆的叙述。孔令燕认为,与高歌猛进的男性写作不同,修白的记忆是伤感的、残酷的,甚至是疼痛的。修白擅长写人性幽深处那些我们不愿意面对和撕开的东西,这些东西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就是疼痛。书中有些细节甚至给人质的感触,伊表姐肚子中双胞胎的被迫引产,虽然着墨不多,带给人的冲击和疼痛感让人挥之不去。王春林感慨,《金川河》叙事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之久,修白所叙述的或许只是漫长历史记忆中的若干痛点。
人对反抗的隐忍,从未消失过
“这是一部关于人的反抗的小说。诗意的、隐喻的、象征的以及‘金川河’这样的题目,都不足以涵盖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只有‘至深的反抗’最为准确。”作家格非曾这样评价《金川河》。
小说叙事从日本侵略中国开始,中国军队和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的抵抗,到抗战胜利,直至新世纪。与那些事无巨细的历史叙述有所不同,修白的书写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着“暴力与反抗”这一隐秘的主题行进。在历史的暴力与个体的反抗中,刘琼注意到了那些低到尘埃里的女性,大姑妈、二姑妈、伊表姐和“我”就像社会上最微不足道的尘埃,幽深在世人的眼光之外,当历史的风暴来临,首先被裹挟吞噬,但他们用卑微和隐忍来反抗历史、反抗命运。

研讨会现场
特殊的政治年代造成了父亲的软弱和怯懦,他用晚年的自责和悔恨完成了对自我的反抗。让专家们感到震惊的是小说中母女间的敌视和对抗,书中写到,“她在气愤的时候,会不断咒骂我。我躲在小屋子里以沉默对待她的咆哮。”面对母亲毫无来由无休无止的咒骂,“我”对母亲的反抗是静默无声的,却又是波涛汹涌的,“我”在心里曾无数次默想:我要造反,我要离开她。多年之后,“我”对母爱的批判性书写本身就构成一种无声的反抗。
人与人之间本能是反抗的。正如修白所说,“青春期的少女如果没有对于成人暴力的反抗意识,这样的暴力将会摧毁人性本能的所有善意。惟有反抗,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最终成为生命得以伟大和崇高的根据。反抗的本质是捍卫人本身应该坚守的东西:人的尊严、人类的爱、社会正义、人格、良知、人性的力量。人对反抗的隐忍,从来就没有消失和断裂,它只是择机而行。”
回忆不是复现,而是主人公自我发现的过程
“1970年的夏天模糊而漫长,日光像白霜一样颤栗。清晰的镜像是穿大头皮鞋的户籍警来查户口。我和弟弟正在地上玩耍,母亲紧张而惶恐地在箱子的衣服里搜寻那唯一能证明我们身份的户口簿,如果找不到这本户口簿,我们在大地上的存在就显得荒谬。”当我们回忆过往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某个特别具体的场景,《金川河》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关于个人记忆与历史,修白强调,“对于小说家来说,回忆不等于历史生活的再现,也不是自叙式的个体生活的重构,它甚至与真实无关,它主要是主人公自我发现的过程,是叙述者面对自我的诉说。”关于小说家如何面对历史,贺绍俊认为,《金川河》提供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自然形态的历史书写。修白没有受历史观的左右,更多是从个人记忆出发去面对历史。书中有关家族历史的叙述相对是客观的、主流的,当回到个人记忆叙述时,却是一种日常生活流式的书写,以个人体验、个人经验为线索,在个人倾诉中融入沉思,这种书写方式给写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或许能更好地触碰历史的核心。
张清华对修白用个人记忆处理历史的方式表示肯定。他说,每个人在想象历史时很容易受到制度化格式化的框定,修白在努力胀破这种局限。当然,女性经验本身具有反历史性,当女性用感性的思维试图回忆历史时,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颠覆性,这也是小说之所以区别于历史的地方。杨庆祥则认为,长篇小说如果没有历史观的支撑就像是在爬行,《金川河》有着很好的质地,但小说中有关史实的东西很多是粗线条,甚至是一带而过的,缺乏历史的支撑,作品的基石就会显得有些不稳。从这一方面来看,作品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合影留念
也有专家强调,《金川河》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复杂而幽深的关系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卓识、哲思,这些卓识或哲思蕴含在鲜活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隐喻象征、魔幻故事、神话传说甚至拟人化的动植物和山川河流的自然景观之中,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诗化哲理。这一特点的凝聚,增强了《金川河》思想内涵的深度,对于提高小说的审美意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文/摄影:樊金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