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回复: 2

回家过年

发表于 2017-11-3 01:01: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家网>>原创>>小说
回家过年
2017年02月27日08: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魏英
  一
  离春节没几天了,趁着星期天休息,我早早走出家门,加入购置年货的行列。镇上及附近的村民都借着这晴好天气走上街头,在年末岁尾更新充实一些家用物品,街道上急增了许多车辆,穿梭的行人也较平时多了出来。
  食品市场是家家必逛的场所。里面摊铺一家连着一家,食物丰富、货源充足。肉铺内猪牛羊肉分类摆放、肉质水嫩;生鲜店大小鱼儿浮游蹦跳,鲜活喜人;旁边干果炒货颗粒饱满、琳琅满目,翻炒花生、栗子的机器嗡嗡作响,香气弥漫。间或听见孩子们吵闹的声音,原来是被包装花花绿绿的糖块吸引……家家店铺前人流涌动,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人们不知疲倦地逛着,拎着的大包小包越来越多。
  我准备回老人家过年,无意肉类食品,只买了一些瓜子、糖果等招待客人的零食便离开,转而前往街区的内衣店,按照熟悉的号码挑称心买满意后,顿觉心里轻松了许多。看看时间还早,就想着去小姑子丽丽的门市取春联,我和老人两家的春联年年都是从她那儿拿的,今天顺便也办了这事。
  一会儿工夫便到了,这是六十平米的两层小楼,上层住人,下层营业。店内烟酒糖茶样样齐全,小吃零食陈放有序。楼道上除了一条细缝供人上下,其余空间都摞满成箱货物,两节冰柜上方的墙壁上贴满春联,长短不一,材质有别,红彤彤、亮晶晶,玻璃窗前的铁丝绳上挂着中国结、属相玩偶等吉祥物,平添了几分喜庆气氛。顾客走了一拨,又一拨光顾。丽丽让我等一会儿,便又转头忙着取物收银,招呼来人了。直到出入的人少了一些,她才和我聊了几句。
  “二嫂来了。”
  “嗯,这阵子很忙吧?”
  她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接应道:“顾客多,买什么东西的都有,我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这是好事儿啊,能多赚点。”
  丽丽虽一脸倦容,还是舒心地笑了:“这几天,哪家店都赚钱。”
  “用不用我帮忙?”
  “不用了,你明天就上班了。白天顾客多,你也顾不上,晚上人少,我们能应付。”
  我歉意地点了下头,说起了取春联一事,小姑子帮我到墙角处找寻,她丈夫军强便接替着去招呼新进的顾客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这个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其前夕就显示出了盛大感和隆重感,尤其在县镇和农村。
  二
  除夕前一天,我和儿子贴好家门春联,便前往婆婆家,大伯子一家在城市居住,小姑子一家没有空闲时间,给老人贴春联这件小事便落到了我和儿子身上。
  按下门铃后,好一会儿婆婆才出来开门。
  “你们娘俩过来了,我正在切肉馅,洗了下手才挪过来。”
  “没事,你腿脚不灵便,我们习惯了。”说话间进了屋里,儿子四下里瞅瞅,问:“我爷爷去哪儿了?”
  “出去买筷子了。”
  “怎么?不想用旧的了?”我接上话题。
  “刚才收拾碗筷的时候,发现筷头都旧的发毛了,让你爸买两把新的回来。”
  我微微一笑,径直朝厨房走去,菜刀、肉块、肉馅都散放在橱柜的案板上,婆婆在后面乐呵呵地说:“我也不闲着,多切剁点肉馅,咱们一大家子过年包饺子吃。”老人畅快的笑声中饱含着对年节的期盼,对儿孙归家团圆的喜悦。我和儿子都笑了,随即展开春联,出门比划好贴上。公公恰在这时回来了,他轻轻拍拍孙子的脊背,脸上盈满爱意。孩子接过买的东西拿进屋里,老人喘着粗气并带着嗔怪的表情说:“今天已跑两趟了,你妈一会儿让买这东西,一会儿让买那东西,她想不全,害得我每天记好纸条还不停地跑。”
  “是吗?上了年纪就是这样。不过少买点吧,有的门市过年不关门,缺什么随时都能出去买。”
  “现在买东西方便,我们的旧观念也改变了,不积存那么多吃的了,不过你们三家人都要回来,我们还是桩桩件件都准备了一些。”
  “差不多就行了。”我能读懂老人的心思,也不过分规劝。
  “那不行,得让你们过好年。”婆婆笑声爽朗,猛地插了一句,我们四人便都会心地笑了。
  他们这些老年人,嘴上说的是少买,其实天天逛市场,唯恐因准备不周照顾不好满堂儿孙。老人乐得如此,随他们去吧!
  三
  在四面八方清脆响亮的炮声中,旧历年的最后一轮朝阳冉冉升起,耀眼的光芒透过窗棂进入千家万户,将丝丝暖意送达每一颗祈福的心。
  “过年了,起床了!”丈夫睁眼后一骨碌爬起,一声吆喝,造起了声势。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儿子里里外外换上新衣,一个帅小伙子便站在我们面前。看着健康成长的儿子,我们俩都心甜如蜜。我也兴高采烈地拿出新买的呢子大衣,然后三人齐心协力,以最快速度将家清扫干净后,便启程前往老人那里。
  喧嚣的市场今天终于安静下来,大街小巷处处灯笼高挂,春联高悬,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红红火火的年节气息扑面而来,欢欢喜喜的心情不断升温。
  一上午,全家人手忙脚乱地准备午饭,公公炖骨头,婆婆做年糕,我煮豆芽、调凉菜,在厨房这个阵地上,我们三人是扎根驻守的主力军;儿子和丈夫剥蒜皮、摆碗筷,是零时抽调的后备军。
  中午时分,一桌子饭菜摆上餐桌,只等着大伯子一家回来吃饭,按丈夫电话咨询的信息,高速路上车不是很多,他们在十二点以前肯定能赶回来。稍作喘息,门铃便提醒回家的人到了。大家迎了出来,嫂子没进门就调侃开她手里的大小包裹:“看我们这行囊,都是孙子的,吃喝拉撒用具一应俱全。”这干脆利落、幽默诙谐地话语引得众人一阵大笑,不知谁伸手接了过去放进卧室,哥嫂三周岁的小孙子随后被抱了进来。
  “亮亮回来了,认不认得老爷爷了?”凑在重孙子跟前的公公丝毫没有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一扭头扑进他妈怀里。
  “一上午在路上,饿了吧?先去换上舒服点的衣服出来吃饭!”作为厨房领袖的婆婆及时下达了吃饭的口谕。
  当一大家子人你谦我让齐坐餐桌前的时候,笑容最灿烂、幸福感最强的是公公和婆婆。
  四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午夜璀璨的火树银花寄寓了人们对崭新一年的无限希望,春节在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中款款而来。
  今天,丽丽和军强要从婆家转战到这里,一大早照例是鼓捣着做饭,除侄儿媳妇看孩子外,家里的女人都钻进了厨房。
  九点左右,丽丽俩口子来了,一出现在门口,便令我们为之一怔、耳目一新,吸引眼球的是丽丽身上的裘皮大衣,乌黑发亮、柔顺光滑,散发着金钱的味道。“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衣服一着身,丽丽也显得高贵精神了很多。
  “呀,你这穿得,闪得我们眼都花了,晕得有点站不稳。”
  嫂子嘴快,先来了这么一句。
  “嫂子可真悬乎,你跌倒了,谁看亮亮呀?”丽丽撇了撇嘴,满不在乎,然后毫不掩饰地炫耀起来,一脸得意。“这值钱的衣服就是好,穿上可暖和了,大冷的天还热得冒汗呢。”
  我走过去摸摸,羡慕地看着丽丽,不由地慨叹道:“真是好东西!”
  “人家那是裘皮大衣,怎么也得五位数,你能穿得起吗?”
  我摇摇头,给我一千句鼓励的话,我也不会奢侈到买它。
  “看你俩穿得多齐整,我天天看孩子,也没顾上买件新衣服,回来前琢磨了一下,只能穿这厚厚的羽绒服了。”嫂子懊恼的神情与这不以为然的语气一搭配,非但没能掩饰掉计较的本心,反而体现得更加明显。唉!女人永远是衣服的奴隶,心理的不平衡让嫂子和我都感觉不是个滋味。
  历经世事的婆婆见状忙招呼我们,我们再次回到厨房。
  洗手后走进厨房的丽丽面带愠色,满怀期许的她本以为昂贵大衣会赢来一片啧啧的赞叹声,结果大失所望,不痛快的表情不自觉地暴露出来。先前热闹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闷,心境的平和出现了裂痕。
  婆婆为缓和气氛,开始有意说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我们都心不在焉地应答着。饭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丽丽轻轻捅了我一下,拉着我的胳膊进了书房,低声低语却煞有介事地说:“我就看不惯嫂子那个样,我买件贵衣服咋了?这是我辛辛苦苦挣下的,又没粘别人的光。去年秋天哥嫂装修新房时妈悄悄给了一万元,当时我就在卧室门外,妈和嫂子还以为没人知道呢。”
  “是吗?”我的心中刹那间打翻了五味瓶,杂味丛生。我也对着丽丽回忆:“我听妈说过,她的亲家资助了哥嫂一万元装修费,嫂子回来时有意无意地露过口风,不过妈没说她给钱呀!”
  “不给咱俩,她会说吗?”
  我们相视对看一眼,然后心照不宣地出了书房,心中愤愤不平。
  瞅瞅妈,我一时难以消气,就瞎念叨起来:“我们想开春换一套大平米的房子,现在这套太小,东西都没地方放。”
  “孩子过年都二十五了,虽说研究生没毕业,但房子得早点考虑,凑乎地住吧,你没看见你哥家那紧巴巴的日子?”
  婆婆说的在理,我一下子泄了气,想捅破窗户纸已无招数,于是默不作声地去洗案板。想想要是孩子真的留在大城市工作,对于我们这小镇居民来说,购房款就是个天文数字,除了早点积攒,别无他法。
  这样盘算是有根据的,近两年哥嫂一家买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虽说房价年年上涨,但对房子没到刚需要求时,人们总显得反应迟缓。哥哥因儿子毕业后四处打工,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在偌大的城市中反而难以确定房址,有几处好的房源都于迟疑间放弃。万没想到最近几年房价噌噌地向上窜,即使是我们居住的县城,前年能卖六七万的小院子,现在也已涨到十八九万,何况大城市。房价飙升、存款贬值令哥嫂一家后悔莫及,后来有了孙子,挤在一起过实在难受,这不,一家子省吃俭用,去年年底终于分开住了。不过以前优裕的生活被房子一折腾,自然艰难起来,只要一回来探亲,嫂子总免不了磨磨唧唧,和老人倒腾苦水,巴望着给她点周济。
  想到这些,我突然惆怅起来,这不是我们家未来几年生活的版本吗?还羡慕什么裘皮大衣,自不量力。我无奈地摇摇头,苦笑一声。
  丽丽看我楞在那里,没战斗便偃旗息鼓,也就作罢。午饭时间,男人们敞开心怀喝酒聊天,女人们小心翼翼挪对承让,总算平稳度过。
  五
  下午的休闲时光给人们提供了自由的活动时间,除老爷子外,家里的男人们相携出去闲逛了,侄子媳妇和亮亮在卧室睡觉,我们没事围坐在沙发上聊天。嫂子慵懒地靠着后背,磕着瓜子,裘皮大衣带来的冲击使她不由地关注起丽丽的生意,她眼睛斜视着,漫不经心地问:“丽丽,你买这么贵的大衣,看来今年挣大钱了?”丽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又带着些敌对的情绪说:“还行吧,好在前几年硬着头皮买下了门市,房价还没暴涨到你们买房那个地步,年底贷款总算是打完了。”
  这可戳到了嫂子的痛处,她忽的坐立起来,燥热憋闷的情绪一下积聚在话上:“谁能有你们那经商头脑?算计这算计那,会挑时间买房,炫耀个啥?我们的日子过得再紧张也不吃喝你的,看这一天把你神气的,哼!”
  丽丽也被惹恼了,她有意扬了扬头,毫不让步,“今年日子松宽了,有资本神气了,谁嫉妒也没用。”
  不容嫂子接应,便继续嘲讽道:“你不吃喝我,保不准你吃喝谁呢?”
  “我吃喝谁了?你说清楚,别酸不拉几的。”嫂子针锋相对。
  我赶紧使个眼色给丽丽,制止她的莽撞。丽丽叹了口气,委屈地掉下了眼泪:“嫂子,你别这样,你根本不知道这几年我们受了多少罪,门市刚营业时,进货渠道生疏,为了节省成本,不管刮风下雨,军强登上个三轮车四处进货,我则一年四季像个犯人一样在那看货出货,连上街闲逛的机会也没有。今年贷款打完了,咬咬牙奢侈了一把,看你这大城市人,怎么这么小家子气呀!”
  “谁小家子气了?”嫂子迟疑了一下,还是噌地一下站起来。
  眼看战事要起,公公急忙走过来打断了嫂子的话,“都少说两句,”嫂子重重地坐回沙发,把头扭向一边。公公语重心长地开导起嫂子:“人这一辈子,谁活得容易啊!有啥比头,前些年你们没买房时,压根儿不知道房价这么猛地往上涨,有几个存款你们倒踏实了,工作一忙就各下各的馆子,衣服可劲地买,当时过得多舒服。想想丽丽那几年怎么过的,她刚才说的你也听到了。谁没个过苦日子的时候,人不能一味地横着比,也得竖着看。你们吃饱穿暖的时候,她一天到晚忙得不能按时吃饭,也顾不上打扮。即便今年光景好了,她能有多少休息时间,过了这两天还不是得从早到晚耗在门市?能跟你们这些上班的比吗?”公公的声音微微发颤,大腿两侧的手在不停地抖动。
  丽丽胸中的郁闷一下子疏散出来,像开闸后喷涌倾泻的江水,一时间泪流满面,啜泣声不绝。我拍了拍她剧烈耸动的肩膀,没敢吱声。
  婆婆这时也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厨房一扭一顿走了过来,看着老伴唱过了红脸,她便唱起了白脸。
  “大过年的,这是干啥,咋咋呼呼的,别哭了!”她厉声地制止着女儿,然后朝向大媳妇:“我们知道你们现在过得很辛苦,要不怎么能在大城市买上房?现在孩子住上了,房产也有了,今后也没啥后顾之忧了,你们工资又高,再苦上个两三年,以后的日子还有啥惆怅的?吃啥穿啥还不都随自己的意?”嫂子一直看着窗外,一动也不动,但我还是从她平复的呼吸声隐隐感觉到她有些开窍。
  婆婆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又给众人说起了宽心话:“我们做老人的,只盼着你们一家家都能过好,大凡小事面前兄弟姐妹能有个照应。要是谁也别挤兑谁,能和和睦睦相处该多好!说到过光景都是这样,松几年紧几年,哪有一辈子轻松自在的,吃点苦受点罪算什么,你们又没到七老八十的地步,没病没灾,平安度日就该谢天谢地了。”
  听着公公婆婆的话,嫂子身子微微地转了过来,丽丽也停止了啜泣声,两人胸中腾腾燃烧的火苗柴尽焰微。大家静默着,呆呆地陷入了沉思。
  我近些年日子过得平顺,家中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对生活起伏不平的感受不深,不知道将来孩子结婚买房时经济的落差会造成心理多大的失衡。但看嫂子和丽丽,我觉得都活得不易,这几年艰辛的经历使她们心智也受到了磨砺。
  唉,别看年节是个家人团聚的好日子,平常隐藏的矛盾也最容易被引爆,好在一些平日藏着掖着的话顺势牵引出来,也提供了解开心结的机会。老人的一番说教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家都不再顽固的从一己利益出发,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并去体恤别人的难处了。
  公公转头对着我和丽丽,继续激动地说:“你俩上午在书房说的悄悄话我都听见了,你们三家一年见不了几次面还你长我短的,想想你嫂子,一家五口挤在一起住,一口锅里搅稀稠,天天磕磕碰碰,活得麻不麻烦?我们是瞒着你们给了一万元装修费,不是偏亲哪一个,只是想帮着解决燃眉之急。”他接着指了指我,声音更加坚定和高昂:“当年你们结婚的时候,咱们家里穷,你哥给买了盖平房的椽子,你难道不记得了?”
  “怎么能不记得呢?”我尴尬地答道,面带愧色。虽是这么说,但年久了,早把这恩情淡忘了,上午听说装修费一事,心中还那么气愤。
  “丽丽,”
  “哎!”看着丽丽冰冷的面容趋于温和,有懊悔之意。公公躁动不安的情绪也渐渐恢复平静。
  “你二哥二嫂结婚,我们给盖了平房,后来生活宽裕了,又按涨起的市价给你们俩家补了房钱,你说我们老人的心公平不公平?”
  “爸,我只是随口那么一说,哥嫂一家也不容易,再也不计较了还不行吗?”丽丽噗嗤一声笑了,满脸的不好意思。好在她那大大咧咧的性格,来得快,去得也快。
  公公也笑了起来:“一大家子见回面不容易,为了避免你们闹矛盾,平常我们什么话都憋着不敢说。今儿既然说开了,就开诚布公地谈谈。丽丽你买房子早,补的房钱利用率高,你哥买房子迟,结果吃了不少亏。虽说都过得辛苦,但你做买卖,倒腾得快,你哥一家靠工资过活,毕竟不如你的收入变化大。急难时期帮帮他们你说行不行?何况你们以后不一定还会有什么事情,只要我们活着,还能积攒几个退休费,哪一个能不管?”
  看着刚刚步入八十二岁高龄的公婆,嫂子也不好意思起来,“爸,今天都是因为我小肚鸡肠,看着丽丽光景翻倒得快心里有些嫉妒。其实孩子安顿住了,我们也没多大负担了,
  紧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她又抱歉地对着我俩说:“你们也别怨爸妈了,过了这一二年,我会把钱还回来的。”
  “还啥还?我也是没钱,我要是挣了大钱,我也资助你几个。”丽丽呼地一下站起来,说话不拐一点弯儿,这个直筒子脾气,惹得大家都笑了。
  丽丽随即走到嫂子身边坐下,赔起不是来,嫂子被她实诚的心打动了,脸红扑扑的,反而有些坐立不安。我也凑了过去,向嫂子表达迟到的谢意。
  公公婆婆看着这动人的一幕,呆立在那里,任泪水肆意滑落。
  亲情永远是维系家人关系的坚实纽带,几经拉扯、膨胀、扭曲,不舒服的体验最终都会被抛弃,利益、猜疑等不平和的冰层被理解、宽慰、包容的热流一点点融化后,温情的心意便一一显现出来。
  六
  真月初二接近中午时,丽丽、军强带着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女儿小芸踏进家门。小芸一到公共假期就忙得不可开交,昨晚连夜坐火车赶路,今天才被她爸妈接回来欢度仅有的两天假期。
  孩子多了家里就充满了生机,侄子护着亮亮东出西进、嬉闹玩乐,侄子媳妇、外甥女和我的儿子在沙发上聊得热火朝天,我们几个大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自觉地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也伴着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说笑起来,融融春意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公公坐在沙发一角,静静看着这一切,发自肺腑地慨叹道:“人啊,就是这么个盼头!唉!”这喟然的一声长叹中蕴含着多少复杂的情感我们难以全部体味,但内心或多或少也受到触动。谙于世事的哥在一旁不无深意地接应了一句:“爸又感慨上了。”
  片刻后,老爷子突然站了起来,郑重地提议道:“趁着家人都在,我们出去照一张全家福吧,以前的照片上没亮亮。”期待的眼神立刻得到了热烈响应,吃罢饭,家人便张罗着行动起来。
  大人们很快穿好了外衣,只有亮亮比较麻烦,哥嫂一家围着他,你哄我抱,好一会儿才穿戴妥当。看着这个胖乎乎、圆嘟嘟的“棉球”笨拙地走出卧室,一副可爱灵气的样子,大家都笑着夸赞起来,于是在一片混乱后所有人陆陆续续走出家门,乘车前往照相馆。
  沟通后,摄影师便开始一一安排,等各个小家的全家福挨个儿拍好,八十二岁的公公婆婆便被搀扶着并坐在绘有大红福字的幕景前,我的眼睛随之模糊起来,泪水浸湿了眼眶。这两位老人历经风风雨雨,却能相濡以沫走到今天,着实令人感动。最后全家排兵布阵,当快门咔嚓一声按下,四世同堂的笑靥和身形便在瞬间定格成永恒,镶嵌成记忆,岁月再次被永久封存。
  回家的路上,拍摄的情景仍不断地在我脑中重现,张张笑容可掬的全家福一一闪过。我似乎看到了日后公公婆婆并坐在沙发上,抑制着颤抖的心,用颤抖的手摩挲着照片的景象,我还似乎透过老花镜看到了两双噙着泪水的眼睛,透明、晶莹、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过去了,我对节日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年的可贵,不仅在于增岁,更在于团圆;年的味道,不仅在于风俗的味道,更在于家的味道。中国人崇尚春节,更多的是对归家团圆的企盼,对重温亲情的渴求。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愿家家美满,户户兴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4 17:05:4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0:32:37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