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回复: 0

擦亮“勘探眼睛”荣光

发表于 2017-11-4 07:41: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擦亮“勘探眼睛”荣光
“攻关难题,有时候会灵光一闪,就象走迷宫一样,思路对了才能成功,否则前功尽弃。”西南石油工程地质录井分公司录井研究所书记潘晓东这样形容当时“元坝测录井创新团队”科技攻关的过程。

2009年,元坝会战之初,PDC钻头、气体钻、水平井、大斜度井等钻井新工艺、特殊工艺相继亮相,成为提速提效的法宝,随之而来,气体钻给录井提出了地层出水、燃爆监测的新要求,PDC钻头、水平井施工造成岩屑细小、混杂,录井岩性识别困难;为防范有毒有害气体溢出,采用过平衡钻井、屏蔽暂堵等技术,造成油气水显示较弱,录井油气显示发现与归位难等等。

“迟到时间算不准了,怎么办?”

“岩屑太细了,不知道是什么岩性,怎么办?”

“钻井液密度太高,气测没反应,怎么定油气显示?”

难题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棘手。

元素录井 擦亮勘探“眼睛”

“录井是钻探的眼睛,我们不能近视,必须擦亮‘眼睛’,保障优快钻井,提速提效,获取优质油气成果。”现任地质录井公司录井研究所所长的王崇敬,立下决心,迅速组建科研团队,全力投入录井新技术攻关。

“办法总比困难多,连走路都在思考……”现任录井研究所副所长、创新团队主研唐诚,负责重点解决海相储层录井识别评价等技术难题。

团队细致分析、广泛调研,首先在理论上取得明确认识,地层分层与沉积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元素及含量的变化区分沉积环境并划分地层界线。

他们迅速制定攻关方案。在多个科研项目的支撑下,通过大量室内实验,完成十余口井、数万个岩心、岩屑样品的分析研究,寻找到了通往地下数千米地层岩性的“密码”——特征元素,研究出了系列解释方法,最终实现了粉末或细小岩性的准确识别。

2010年,XRF元素录井“密码”+“解释方法”的初步成果在YB103H井首次试验就取得良好效果,元素录井剖面吻合率达到90.63%。

“成果”出来后,团队进一步完善岩性解释模版,形成了“随钻岩性快速识别技术”。

该技术在元坝272H、元坝29-2井等十多口井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元坝气田复杂礁滩体水平井岩屑细小、混杂及礁滩体岩性识别的多个难题。让录井“眼睛”也能“看穿”五千到七千米的地下深度,准确划分地层界线,使平均地层界线误差小于两米,白云岩解释平均符合率达94%,提高十四个百分点。

核磁共振 助力元坝开发

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化氢,一直采用过平衡钻进方式,导致钻探过程中油气显示微弱,常规录井很难准确评价储层。如何录井随钻快速评价储层?既是上级和甲方对录井行业的期待,也是录井行业突破自己的关键。

科研团队采用“广种薄收”的策略,广泛调研现有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国内外同行的资料解释技术研究进展,确定了以储层物性与流体识别技术为“突破口”的方针,大胆将核磁录井仪应用于海相储层,通过广泛的试验,确定了关键参数,解决了现场无直接物性评价技术的难题。

同时,团队人员三赴成都,两下重庆,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单位交流学习,重点在资料解释评价方面下功夫,应用综合录井参数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在西南工区内,首次采用录井参数衡量岩石破碎能量,曲径通幽,进而评价储层可钻性和物性,解决现场油气评价手段单一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创新团队先后在川东北元坝气田、河坝气田、黑池梁构造十多口海相超深钻井现场应用,累计发现油气显示139层共1216米,优质储层评价准确率从72.0%提升至91.0%,解决了过平衡钻井条件下储层录井识别评价的难题,为甲方测试选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确保获取优质油气成果。

2013年4月26日,中国石化科技发展部组织专家对《川东北海相深井录井关键技术》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形成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化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