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朗读角”里的讨论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该立足岗位工作实际,针对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为油田发展作出我们技术人员的应有的贡献。”
10月23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工程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王若浩正在“朗读角”内给因外出施工未能观看十九大现场直播的技术人员讲解十九大精神。
这里说的“朗读角”是受电视节目“朗读者”的启发,结合技术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信息等实际,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开辟的读书、看报的小天地。意在通过创新读书的方式,陶冶员工情操,让广大岗位员工养成爱读书、爱读报的好习惯。
“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振奋人心,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特别提到科技创新这个主题,今天咱们就‘围绕十九大精神我们怎么做’,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学习十九大,我领会到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就拿调剖工艺来说,从前些年的单纯使用泡沫、颗粒等单一技术进行调剖,到现在将多种技术集成应用,正是通过不断创新,才保证了调剖技术能够适用不断变化的油井,从而保证油井生产效果。”油田化学中心主任张兴可率先发言。
王若浩满意地点点头。
“理论创新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科学方法。如何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站得高、看得宽、想得远?这就需要你们年轻人以后在工作中要大胆想、大胆试、大胆创,我们老同志也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负责降粘工艺的李斌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杨浅3区块的水平井焕发出新活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杨浅3区块原油粘度大,多轮次吞吐后生产效果差,通过创新工艺方式,由原来的注氮降粘工艺优化为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技术后,仅杨浅3-平8就单井增油1600多吨……”
十九大精神使李斌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借着十九大的东风,我们所要形成‘我为科技创新献一策、我为稠油上产解一难’的浓厚氛围……”酸化防砂中心的老主任的毕长会若有所思地说道。
“大家都说得好,咱们学习十九大精神,就要学以致用。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我们工程所要紧紧围绕“学习十九大精神”这个主题,瞄准未来,开展技术前瞻性研究和科研攻关,破解生产发展瓶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练就真本领、真功夫,才能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中国石化原油生产贡献力量。!”王若浩的总结发言赢得掌声一片。
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