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巴陵石化 胡忠勤
闹市黄金地段新装修的酒店重新开张了,照例推出一些眼花缭乱的优惠活动,打折、抽奖、送礼,总之,先吸引眼球后再牢牢地抓住你的胃。某日,受朋友之邀得以一探虚实。酒店菜品没多大变化,除了有三两个所谓的招牌菜外,有的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也算是重新做菜了。不过包间里的装修倒有些耳目一新之感,整体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从门窗到桌椅灯具一概古色古香,白墙上一律悬挂一幅书法作品,定睛一看原来都是本地的书法家的大作了,在这些作品中居然发现若干幅一位朋友所留的墨迹。吃饭的客人也都是识文断字之人,饭局正式开始之前不免评点一番,有褒有贬。写字悬于大庭广众之下颇有点美女走秀的味道,少不了让人品头论足,指指点点,黑白胖瘦高矮,不管别人怎么挑剔,首先自己得有自信才行。要不惶惶然,非得摔下T台不可。
我对朋友的字是熟悉的,朋友是当地书法圈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之一,也是上了书的。这位仁兄一副福态喜庆的阿弥陀佛相,两眼炯炯有神,体格虎背熊腰,却生得一双白净之手,平时喜欢写字,遍临名帖,字写得有模有样,似乎走的是汉隶一路,运笔也与常人不同,似写似画,有的笔画似乎不甚精当,却也别具一格,饶有趣味。这也是有人诟病的地方,以为其字无来路,纯粹“鬼画符”。有人传话过来,朋友却不以为意,仍我行我素。朋友平时还兼带了几个学生,但家中生计主要靠开日杂店维系,有人猜测这样一幅字可得多少润笔,我想大概不会是超过四位数的,靠这个是远不能维持一家老小日常生活开支的,能有多少酒店装修,又能有多少人会请他去写字呢?所以,朋友有不少时间是北上南下,京津沪深来回跑,以解衣食之忧。
朋友无不良嗜好,善酒而不常饮,善结交却讷于言,有故人至必呼朋引类,大快朵颐,每酒酣辄生豪气,发太白之诗兴,遂笔走龙蛇,酣畅淋漓而后快。朋友率性,待人真诚,生活亦简单随意,倒有几分结庐竹林山寺的村夫野老风范。观其书如见其人,一笔一画勾勒的简直就是洒脱不羁的生活轨迹,令人甚为佩服!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观念也随之悄然嬗变,人们在职业上的选择更加自由和趋于多样化,所谓的“铁饭碗”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单纯的图生存让位于求兴趣,学非所用成为寻常,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成为首选,一切听从于内心的召唤,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然而,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经有人在亲身加以实践了,这个人便是如今频遭热议的梭罗。
梭罗,一位诞生于200年前的遗世独立者,在不满半百的一生中虽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只生活了短短的两年,却成为两个世纪以来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他的名作《瓦尔登湖》曾经一度热销,影响至今不衰,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之前梭罗的另外一本书——《河上一周》下场很是惨淡,梭罗自费印了一千册,只卖出去了几十本,一部分送人,逾七成积压在家,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梭罗从此欠下一笔债务,生活更加捉襟见肘。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某作家一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书必洛阳纸贵,其实有多少人能真正读过、读懂呢?成名也好,获奖也罢,书还是那本书,前后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不正是值得深思的吗?
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梭罗完全可以过的至少比一般人更好,然而这个近代隐士并没有选择什么高薪或受尊敬的职业,他做过木匠、漆匠、园丁,帮人修烟囱建壁炉,甚至打扫厕所,俨然一个打杂的短工。他崇尚简朴的生活,他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只要打零工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其余的时间全部用于阅读与写作,他是独行侠式的人物,很少与人来往,也没有什么朋友,只热衷于旅行和野外散步,喜欢观察记录自然,二十年间写下了六本著作和十几卷笔记。
在我的眼里,我的这位朋友也是一位梭罗式的人物,他可能穷尽一生也成不了梭罗,哪怕退笔成冢,研墨成池,恐怕仍旧默默无闻。但即使像梭罗那样,百年之后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珍品(其实,大部分人往往看重的只是市场的价值,而并非真正懂得欣赏),那么,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就如梭罗身后的各种美名赞誉对梭罗没有任何意义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始终怀揣理想,哪怕现实再喧嚣聒噪,就能充耳不闻,不受诱惑,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始终头顶一片宁静的天空,做一个心灵的旅行者,真实地生活过,让生命拥有应有的厚度,这就已经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