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回复: 1

[转贴] 超越自我,无悔人生

发表于 2017-11-7 16:16: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录井公司 何慧莹

    塞涅卡说:“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读完《长征》,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跳动在眼帘,一个个高大的身影闪现在脑海,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对塞涅卡的话有了更深的体悟:真正的人生,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长征,不断的超越

    长征,是公元1000到公元2000一千年间全世界一百件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之一。红军队伍的整体年龄不超过30岁,是这些和我们同龄甚至比我们还年轻的优秀的战士们,用脚丈量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用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人类的史诗。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还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据,其中任何一个放在当下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敌军的疯狂追杀封锁中,是红军战士们不断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战胜自然,超越以往,才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远征。历史渐行渐远,而精神将代代传承,它是真真切切可以触摸的,当索尔兹伯里说长征“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时,我们已经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理想开始了不断地超越自我。

    远征,新的长征

    大漠荒原作证,巍巍钻塔作证,在长庆、在内蒙古、在苏丹、在哈萨克斯坦、在也门,都能看到中原录井人的身影,他们似火焰跳动在茫茫旷野、戈壁沙漠,他们敢与狂风暴雨冰天雪地作战,敢与似火骄阳酷暑高温作战。他们迎接大漠的每一个日出,送走荒原每一个日落。每一次搬迁都是一次远征,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国内国外,他们的每一次远征就是新时代的“长征”。

    录井是勘探的眼睛,钻井的参谋。为准备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甲方提供详尽参考,他们不仅要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作战,更要和仪器搬迁安装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战。录井到哪里,仪器房就要跟到哪里,往往是一口井刚录完紧接着又搬迁到另一口井上,仪器搬迁安装是录井队最艰难的事,无论是传感器的安装,还是架线接电,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得严谨认真。故障往往随时都会发生,泥浆液位的合适与否,管线的畅通与否,传感器的灵敏与否等,任何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资料录取和工程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录井和钻井都会受到损失。一直以来,中原录井人只为前进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种种考验,凭着这股劲头,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甲方交给的任务。四大队201队还被评为“201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工程金牌队”。

    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能够成功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中原录井人一次次地展示了征服风浪的强大能力,在一次次与恶劣天气、与种种突发事件斗争的过程中超越了自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录井生活的枯燥与艰辛只有真正在一线生活身着石油红的人才能体会得到。他们常常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一路跋山涉水、一路马不停滴、一路废寝忘食,夏季的苏丹,气温高达近50度,扑面而来的热流让人窒息。苏丹205队搬家到苏丹六区Radim-W-1井承担录井任务,由于是一大早就拆线搬迁,谁都没有来得及吃早点,一路上又都是高低不平的山路,等颠簸到井场已是满身的尘土与疲惫。下车后班长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与钻井队长联系询问井深,“进尺很快,可能晚上就要开始录井了。”这样紧急的工作任务已是习以为常,他们相视一笑,二话没说立即开始卸车、安装、架线。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着,衣服很快就湿透了,等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夜幕已悄然降临,早已过了开饭的时间,只能喝点水吃点饼干……

    他们常常要跟罕见的恶劣天气做斗争。在站都站不稳的狂风暴雪环境下,依然要系紧安全帽,扣严棉袄,拿着捞砂工具,奔向振动筛。在暴风猛烈的阻挡下,前行是艰难的,一手紧握栏杆,一手握着盆,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狂风夹杂着砂砾吹在脸上、打在耳朵上,就是这样他们取得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每当提到这些,他们都微微一笑:“这不算什么,还有比我们更辛苦的!”就是靠着这种永不止步的超越自己的精神,中原录井人的足迹越来越远。

    超越自我,无悔人生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了中原油田工作。面对巍峨的井架,轰鸣的钻机,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使我做起事情来如鲠在喉,是打起精神来努力学习适应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选择前者意味着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他人的努力、意味着风雨兼程、永不退缩;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浑浑噩噩、徘徊不前、甚至浪费生命。

    在人生漫长而短暂的旅程中,我们都必须去面对一个又一个坎坷,去迎击一次次的挫折和挑战。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或许我们要去做自己以为根本做不了的事情,此时,也正是超越自己的好时机。我们必须毫无选择地去迎接挑战,去接受一次次痛苦而快乐的挑战对我们的洗礼,去用一次次的全新纪录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域,开拓一片可以让自己激情翱翔的天空。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我开始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认仪器,了解每个仪器的性能和作用,到现场一个一个地比对。阅读《钻井地质工》、《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等书籍,一点一滴从现场和书本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随身携带岩屑袋、纸和笔,遇到有代表性的岩屑,就用袋子收集起来,经常拿出来看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记在纸上,抽时间向老师傅请教,师傅们都开玩笑地叫我“十万个为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渐渐地,和老师傅们谈话没有障碍了,他们口中的专业术语对我来说不再是“外文”了。

    工作之初,我也曾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卑。同学朋友之间都羞于提起,可是我更清楚,没有付出哪儿来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常天气情况下捞砂的劳动强度都很大,当遇到风霜雨雪,困难就可想而知。每一包岩屑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取岩是我们的职责。在有一次录取岩屑时,我发现振动筛下大量的泥浆在流淌,为了减少振动筛下接样盆里岩屑的流失,保证岩样的准确性,我不顾泥浆溅在身上,立即弯身去拎接样盆,接样盆是被拎出来了,我的脸上却溅满了泥浆,袖子已经被泥浆浸透了。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取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每一次超越都是一次蜕变,每一次超越都是一次涅槃。我们是听着《我为祖国献石油》长大的石油人的儿女。井场上的挥汗如雨,茫茫戈壁沙滩那跳跃的石油红,完井讨论会现场的细致缜密,职业技能赛场上有游刃有余,舞台上的激扬青春都将为我们的青春添上绚丽的一笔。唯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为青春增添无数的绚丽,才是无悔的人生。超越自我,无悔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4:39:13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