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孔令非,现年31岁,从事地质技术工作已有8年,外表清秀文静,说起话来像三月里的春风一样温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柔软女子,用骨子里的韧劲,把人生的奋斗种子播种在石油这片沃土之上,在荒凉的盐碱滩里寻找一个梦想,在往复运转的油井与注水井中追求一个希望,把理想深深扎根在清河地质,把青春奉献给清河石油。
“岗位上不分男女,我的岗位我做主,体力活我不占优势,技术活决不输给男爷们。”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上班她总是第一个到,又是最晚一个下班的,她天天跑现场、查资料、找数据、观动态、勤分析,遇到问题就喜欢追着老技术员刨根问底,同事们送她了一个“小问号”的称号。有些问题身边的前辈们不能解决的,她总是不死心,上网查,跑到书店查,并把相关的书籍买回来反复翻阅,记录下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不下5000条。正是因为她这种有问题必须解决的韧劲,使她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技术骨干,新来的同事遇到问题,总是找她这本“活词典”。
清河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的面二、面四都是开发三十多年的老油区,油井含水高达95%左右,目前想在这两个区块挖潜增效是难上加难。她认为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破这个难题,啃下这块硬骨头
“如何焕发老井的青春活力,持续稳油增效?”孔令非在心里反复的问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翻阅的资料堆积如山,记录下密密麻麻的资料数据,跟踪每一口措施井,尤其在油井作业完井后,亲自到井上核实产量,取得化验第一手资料,人晒黑了,手磨破了,脚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成功没有捷径,一分付出,一份收获。2016年9月由她提措施老井M4-12-X19以前是原油粘度高,流动性能差,低产低液,经过热力解堵措施后,日产油量8.6吨,累计增油量3000余吨。
几年来,她编写的《面一区沙三段剩余油分布及建立分析》、《机械采油节能方法探讨》、《旋转井口使用效果分析》、《影响采油时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高含水区域油井维护作业频次控制方法探讨》等多篇论文在《化工管理》、《清河科技》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同时,《强化现场管理减少抽油机皮带使用类型》、《深化层系认识确保面一区沙三上稳产》、《电机滑轨升高》、《高含水盘根改造》、《油井维护作业预测机制建立与实施》等多项成果在局厂“五小”成果比赛中获奖,其中《电机滑轨升高》获采油厂五小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她本人也因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被评为双文明先进个人、导师带徒十徍对子、模范女工、优秀女工、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睿智。荣誉面前她没有停止学习,2017年5月底,她突出重围,被清河采油厂选出参加中石化集团公司注水专业技术大赛。
从培训到比赛,136天的封闭训练历历在目。远离家人,一周六天的学习,不分白天夜晚,层层考试筛选,紧张的学习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初为人母的她,从未离开过儿子,心中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7月的一天,在和儿子的通话中隐约感觉到儿子精神不太好,顺口问了声:“宝宝怎么了?”天真可爱的儿子说道:“妈妈,我病了。”此时她的心“咯噔”一下,才从不想让她分心的爱人口中得知儿子发高烧,挂了电话,一个人偷偷地躲在被子里蒙头大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坚持比赛,突然感到很迷茫……住在一起的同学看出了她的心事,在同学的安慰劝导下,她豁然开朗,既然来了就要全身心投入,她咬紧牙,比之前更拼,更努力,一路过关斩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0月13日,喜讯传来,孔令非同学喜获中石化集团公司注水专业技术大赛铜奖。经过她的痛苦磨砺,终于换来了骄人的成绩,回到阔别136天的清河油区,心情是无比的欣慰,怀抱年幼的儿子,不禁潸然泪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一名青涩腼腆的女大学生,到如今的荣誉满钵;从当年勤学好问的女技术员,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地质技术骨干……孔令非在石油的海洋里扬帆远航,乘风迫浪,凭着不服输的韧劲,爱学习的钻劲和一往直前的拼劲,完成了一次次的褪变,展示了清河石油儿女为油奉献的浓浓情怀。
(江汉油田 张黄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