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0|回复: 3

永远在路上

发表于 2017-11-8 14:47: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第十八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的“土记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为了写好新闻稿件,我们没有了夜晚白天,不分严寒酷暑,扛起照相机,拿起手中笔,奔波万米井下采访,用鲜活的镜头和生动的文字歌颂我们身边的高技能人才,创新达人,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把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反映广大员工热爱生活、热爱企业的人和事,以及基层的先进事迹,涌现出的一些好人、好事、好风气等等通过宣传报道反映出来,把我们黄矿人开拓进取、默默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在很多人眼里看到的是我们犹如记者的风采、记者的光环、记者的荣耀。却看不到每一篇文字、每一张照片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看不到光环背后的加班加点和挑灯夜战,看不到午夜中的我们一手端着浓咖啡一手敲击的键盘,看不到忍着腰间盘、颈椎病疼痛毅然伏案写作,看不到父母望眼欲穿的期盼。身为“土记者”,每时每刻都绷紧每一根神经,准备着在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口带着煤渣的面包,困了在防爆车上打个盹,完成稿件是永远是我们唯一目的。

为做一组稿件,我们奔赴万米井下,一周奔波几十公里甚至上百里都是常有的事,有人问我:你觉得累不累?我说:不累!因为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在这个平台,我真实的看到矿工兄弟辛苦工作,这群很平凡的人中,却有着能让你内心深处波涛涌动的伟大和感动,我从他们那里得到各种生活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要将每次我感受到的精神文明传递出去,变成一种正能量、一种精神,感染这个时代更多的人。

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为了赶稿子,错过多少次饭点,熬了多少通宵,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长时间没有陪父母、妻子、子女吃一顿团圆饭,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我们每天穿梭在井下、井上、车间、部室,用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的报道,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为我们的煤矿增添最美的风景。在奔忙和汗水相伴中,我看到“土记者”这个职业的精彩,在读懂每一位采访对象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即将到来的记者节,是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我们这些“土记者”们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永远珍惜矿上给我们的这份荣誉,永远牢记这份责任,用最优质的稿件、最精美的照片,感恩单位,回馈单位,争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单位重托的合格的“土记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公司的声音,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煤矿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黄陵矿业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前进的脉搏。(董涛)
通讯员: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董涛
记者节1.jpg
记者节.jpg
记者节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4:51:3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8 15:27:2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0 15:05: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