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单位被追责,临时工不再是“替罪羊”
“临时工”出了问题怎么办?出了问题都推给“临时工”又该怎么办?近日,重庆沙坪坝区出台《整治“庸懒散”行为问责办法》,明确规定,“临时工”出了问题,不仅本人要被问责,单位也要被追究相关责任。这一办法适用于全区所有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以及临聘人员。
近些年来,“临时工”在负面事件中高频率出现,他们是打人的城管、上班打牌的机关工作人员、开豪车套军牌的司机、引发火灾的工人、暴力拆迁的受雇人员……临时工简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临时工”式的‘断尾’卸责,不仅助长了相关单位的懒惰作风和侥幸心理,更让很多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而网民对此的普遍心态是从开始质疑到越来越反感,这使本就稀缺的公信力被慢慢吞噬掉。此番重庆沙坪坝区将全体公职人员纳入监管网络,不分正式与临聘,一体问责,一案双查,查当事人,也问责当事人的领导,体现出积极主动的治理思维。
细观有些问题,临时工就是个替罪羊。退一步讲,就算是临时工干的,相关部门就能够撇得清关系吗?最起码,规章不严和管理不善的责任是无论如何推脱不掉的。甚至基于用人失察、程序失范的渎职表现,单位领导都应该被追责。“临时工”尽管存在身份上的差异,但其公务行为却并非个体作为,而是具有单位属性,属于职务行为。单位领导对其行为负责,并无任何疑义。早在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就明确,“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其实,这些已经从基本面堵住了“临时工”顶罪的通道。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作为政府的公职机关,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去正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临时工”来做挡箭牌,想着如何撇清责任、减少损失、消除影响。此次,重庆沙坪坝区出台的《整治“庸懒散”行为问责办法》开了个好头。临时工不再成为“替罪羊”,可以直接在问题的解决中避免流于敷衍和忽悠,对提升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服务质效或将起到良好的敦促作用。
今天,临时工不应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群体,也不能成为我们监管不力的借口。有权必有责,权责要一致。唯有在追责上一视同仁,才能倒逼权力部门及正式工作人员用更认真、严谨的精神严格依法依规行事。问责机制日渐完善,也期待一体追究员工与领导的责任越来越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