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众所周知,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必须严加制止和彻底根除。
平时生产中,一些企业发现“三违”现象,大都采用经济处罚、行政处理,甚至让当事人下岗开小灶培训学习。应该说,这些方法让“三违”人员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代价,一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彻底根除“三违”现象,应该在处罚的同时,强化安全教育,真正让“三违”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生产中发生“三违”的人,大都有以下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二是省能心理,一些人干工作嫌麻烦,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利益的诱因下,极易产生。三是自我表现心理,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四是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五是逆反心理,在干群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个别人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当成吹毛求疵,你越处罚我愈不服,其结果生产中置安全规章规定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所以说,反“三违”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通过各种安全文化形式,如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像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员工进行回放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还可以在生产施工现场张贴安全生产警语警句,如“三违是事故的温床,麻痹是安全的大敌”、生产再忙,安全不忘、违章害企害人害己害家庭、安全才能回家等,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利害,以理服人,使每个人从中得到警示警醒,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纪,众人把关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局面,从而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