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9|回复: 1

“海龟归海”很正常,但也要问个为什么

发表于 2017-11-11 09:56: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海龟归海”很正常,但也要问个为什么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著名计算机专家马毅前不久宣布,将于明年年初加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是继清华大学教授柴继杰加盟德国科隆大学、颜宁教授加盟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计划于明年加盟麻省理工学院之后,近期第四位加盟国际知名高校的国内高校教授。这几位知名教授,原先都是“海龟”,如今却都“归海”,这是否会是种潮流,值得探讨。

1科研人员“海归”或“归海”,跟员工在不同企业之间跳槽,运动员在不同俱乐部间转会,以及资本在各国之间流动一样,都是很正常的。 2现有的鼓励海归的政策未必能一直持续下去,人才归国潮的驱动力不大可能一直都那么强,这时候科研软环境就非常重要了。 3从这几位学术明星“归海”的有关讨论中,即可明显察觉学术圈对科研软环境的不满情绪。
“海龟归海”很正常,无需大惊小怪

近期被关注的几位“归海”教授,都可以称得上学术明星。如许晨阳与施一公、潘建伟共同获得了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施、潘两人均为国内顶尖学术带头人,未来科学大奖也是分量十足;颜宁则是学术圈有名的才女,师从施一公,而且颜值高,很受高知群体和媒体关注;马毅不仅在计算机学术圈造诣极高,还曾担任微软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组主任及首席研究员,在圈内有众多崇拜者。

不过,“海龟归海”现象之所以引发大众关注,还是基于两种观念,或者说是两种情绪——首先,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华裔科学家从海外回国做贡献,是爱国的体现,这几个学术明星反其道行之,“有点不对劲吧!”,“是不是不爱国?”;然后,基于“科学家为国效力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怀疑他们是不是被某些人排挤了,怀疑出走有“黑幕”。
这两种想法自然是有些不理性的,庆幸的是,很多人进行了驳斥,认为“海龟归海”本质上是一种正常的学术流动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这也很好理解,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是世界顶尖学府,也有招揽人才的需要,从中国高校挖中国籍教授,看中的是学术水平高,能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这应该说是好事情才对。据说颜宁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美国Top10高校挖回去当正教授的中国人。而十年前是怎样呢?有学术圈人士在知乎评价,“十年前,清华的长江学者归海去美帝,要重新从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做起,现在,清华的长江学者去美帝,直接是终生教授,国人不是应该高兴?”
对于这些学术明星个人来说,“归海”的理由也挺多。从待遇上来看,虽然国内研究机构对顶尖学者的待遇已经足够优厚,但这点对于国外顶尖学府来说也一样,普林斯顿、麻省理工一样舍得给钱;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有时候是需要换一个环境,因素包括学术氛围是否良好,学术方向是否契合自己,甚至说刷刷履历也是有好处的。这跟员工在不同企业之间跳槽,运动员在不同俱乐部间转会,以及资本在各国之间流动一样,都很正常,无需上纲上线。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8 05:18:22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初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