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6|回复: 8

“焊将”——宋世和

发表于 2017-11-16 11:19: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焊将”——宋世和



  谁说煤矿是粗人粗活,“焊将”宋世和就是精细人。他做为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机修厂“大师工匠”,用一把焊枪追求工艺的极致,入行21年,解决生产中各种特殊材料的焊接工艺问题,对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对技术毫无保留,做好传帮带,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将50多道近1米长的焊缝焊接完毕,还要达到100%的检测合格率,这意味着,在焊接过程中,宋世和的操作不得有半点误差。这样的成绩对于“大师级工匠”来说,早已不足为奇。

  从业的21年,一把焊枪,一个防护罩和一身四季不变的工装,即使身受众多奖项加冕,宋世和仍旧坚守在一线电焊工岗位上,每天与焊花“亲密接触”。

  1996年,宋世和参加工作,在刘矿二矿机厂当一名电焊工,第一次接触焊接,他就被那绚丽的焊花所吸引,就这样与电焊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是很“骨感”。当宋世和第一次拿起焊枪学习焊接,别人一学就会,他却焊了好几遍都过不了关。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电焊,学焊的时候眼睛痛,到了晚上眼睛总是流眼泪。”初学电焊时,眼睛的不适和工友们身上被烫出的焊疤,让宋世和打起了退堂鼓。

  “干电焊,会干易,学精难。”专业老师耐心地开导他,电焊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活,不仅需要超强的悟性,更需要付出超凡的耐心和毅力。从此,身材高大的宋世和,一招一式仔细琢磨,把满腔热情倾注到焊接学习中。在经过专业老师几个月的指导后,他进步很快,参加厂里的技能竞赛,每次都在前几名,这让他有了信心。

  井下综采支架有开焊的,宋世和和工友一起到井下焊接,好几次质量都不过关。和师傅相比,他焊接的毛茬多,有花点,达到高压力的技术要求。

  “只能焊花架子不行,别人能干好的,我就一定能干得更好,就躲在角落里自己焊。”宋世和常常与自己“较劲”。没多久,这个“不合群”的身影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从焊接手法到具体电流控制,老师的手把手教学让他渐渐对电焊得心应手。对电焊工艺上手后,他发现自己电焊理论知识薄弱。于是每天清晨,宋世和早早起来,从《焊接工艺实训》到《焊接结构与设计》,与焊接沾边的书籍,他都要求自己得“啃”上好几遍。

  攻克难关 专注焊造“艺术品”。2009年,钱营孜矿投产后,这里有许多新材料、新设备,对焊接技术有更高要求。矿上就从刘桥二矿把“焊界名将”——宋世和调来钱营孜矿机厂工作。

  “每有新材料到达工作岗位,焊的时候我都认真操作,焊接参数怎样选,从哪个部位开始焊,都很讲究。”宋世和说。他技术好,焊制重要部件都要由他来“操枪”。

  2015年9月。宋世和也曾遇上不少棘手难题。选煤厂振动流化干燥冷却系统设备进行维修,这个振动设备日处理量达10000吨,焊缝链接工艺粗糙,就会导致煤炭覆盖在机器上,从而影响振动干燥系统的生产无法继续。设备的振动床上盖由不锈钢薄板来制作组成,不到2mm厚度的薄板成了焊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当时没焊过这么薄的板,焊缝成型不好,黑黑的,焊完之后容易直接变形。有时还会把板子烧穿了。”薄板焊接算是国内的技术难题,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都是行业中的高手,不锈钢薄板焊接的成功经验少之又少。

  为了解决这个焊接难题,宋世和几乎一有空就会跑到车间里做实验,将焊接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分析。每晚临睡前,宋世和整理已有资料,从书本中将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以攻克不锈钢薄板焊接问题。宋世和发现,以钨极氩弧焊焊接方式,利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可以将焊缝宽度控制在2mm,焊熔深度控制在1mm之内。不断调整电流大小和操作顺序后,宋世和和团队成员顺利完成了1mm不锈钢薄板的焊接。

  “现在达到无变形,外观漂亮。”谈起现在能达到的水准,宋世和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以宋世和研究出来的焊接方式进行1mm不锈钢薄板焊接,达到了焊接速度快,焊缝成型好,变形量小,没有飞溅,不用打磨的效果,设备焊接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近50%。

“既然做了,不是要做到最好,而是要做得更好。” “如果是工匠的话一定是对产品做到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得精雕细琢,另外,作为一名工匠,就更要做好传承。”谈起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宋世和认为,作为一名电焊工,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传承的态度必不可少。

  2016年5月,“焊将大师工作室”在机修厂修配车间成立。宋世和作为“技术领军人”,带领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带徒传授技艺培训、为企业培养青年技术骨干等工作。 该工作室目前有9名成员,每年都根据相应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每年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在宋世和的身上,被焊渣烫出过几十个疤痕,夏日里,他也需要穿着厚厚的工服在空气闷热难耐的车间高温工作,回想起自己的拼劲,他总是想起在学校里老师常叮嘱自己的那句话:“既然做了,不是要做到最好,而是要做得更好。”
宋世和(前)向同事传授电焊时电流的精细调控技术。.jpg
宋世和(右)与同事交流电焊技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6 11:54:1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6 13:09: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6:10:2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15:19:58 | 查看全部
李老师,对人物的焊接技能进行一下深挖掘,可以修改为能工巧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22:09:4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1 22:13: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2 16:34:47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lijifeng97) 的帖子

安全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4:22:3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