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5|回复: 0

杨秀玲:文坛黑马初长成

发表于 2017-11-16 21:59: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通讯员 李民



  领铁人文学奖后杨秀玲与“铁人”合影。
  “我总想干点什么,让生活有意义。”杨秀玲说,“我相信,只要向着目标前进,总有抵达的一天!”

  20年前的1997年,27岁的她还是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的一名幼儿园老师。尽管在省部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但是,在当地人才济济的文学圈,她还是个不被人看好的无名小卒。而今天,她却已成为一匹文坛黑马。今年9月20日,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颁奖,杨秀玲凭借中篇小说《在暗夜里飞翔》,夺得本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正奖中短篇小说第一名。中华铁人文学奖可是石油石化系统的最高文学奖项。

  如今,47岁的杨秀玲在塔西南公司机关工作,是中国作协和石油作协会员,曾在《文艺报》《西部文学》《地火》《黄河》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

  文学之路布满荆棘,对杨秀玲来说也是如此。2000年,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石油和新疆颇有名气的一批塔西南本土作家,如黄毅、李明坤、南子、田文赋等,或离开,或经商。没了原有的文学氛围,她也停了笔。这一停就是10年。停笔的10年间,每天读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却依然是她的最爱。

  2009年7月,王蒙等一批国内知名作家来喀什采风,同时,喀什举办了首届西部文学颁奖典礼。杨秀玲在文友的帮助下,“混”进了典礼现场,得以一睹慕名已久的各大文学巨擘的风采。事后,她很伤感和失落。曾经像热爱生命一样爱文学,如今却被关在文学之门以外,连进门的资格也没有。再也不能这样混日子了!痛心之余,杨秀玲捡起笔,重新写小说。

  2009年后的3年间,她曾写了10多篇短篇小说,但只在《喀什葛尔》等地区级文学刊物发表了。她没有气馁,坚持节假日和夜晚创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中国石油每年仅出4期的《地火》杂志连续3期刊登了她写的小说。时任杂志主编的杨栈鹰对她的评价是:“小说水平突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集团公司石油文联推荐她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同班50多名同学,都是国内知名作家。学员们每周都拿出自己未发表的作品评品优劣。70天的学习,让她开阔了视野,如跳出顽石的石猴般脱胎换骨。

  此后,她创作小说、看待事物有了多种角度和方式。2015年至2016年,她借调去塔里木油田从事文化辞典编纂工作。在库尔勒市的一间10平米的公寓里,工作之余,她每晚和周末奋笔疾书,笔耕不辍。两年间,她创作的10多部中短篇小说陆续在石油系统以外的省部级文学刊物发表。

  2015年,她写的小说获得第六届石油职工文学大赛小说一等奖。今年,她创作的小说夺得首届喀什葛尔中短篇小说奖。

  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荣誉,但杨秀玲并不想停歇。她说:“我想尝试写长篇小说,写出石油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改变外界对石油人的高薪、粗野、散漫等偏见和误解!作为一名油二代,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这是我肩负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