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回复: 4

[转贴] 池塘之底

发表于 2017-11-19 17:33: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熊培云

  第一次去瓦尔登湖的时候,我在谷歌地图上搜索,才注意到瓦尔登湖的英文名不是“Walden  Lake”,而是“Walden  Pond”。按中式的表述,它似乎更适合译为“瓦尔登塘”。
  那一天,我在瓦尔登湖边绕湖走了一圈,湖边成片的松树林让我想起江南老家以及我家旧宅边上的小池塘。我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逢人只会说“我家屋后的那个塘”。
  在城里,如果房子边上有这么一个池塘,你就算是拥有一栋“水岸豪宅”了。至少售楼广告会这样吹嘘。然而在乡下,它却是那样平淡无奇。我也是在离开故乡后才愈发意识到它的宝贵。
  我怀念那个时常出现在梦里的池塘。夏天的时候,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和莲花,也算是阅尽人世繁华。到了冬天,荷尽花枯,荷塘恢复平静,远远望去,它又有了朱熹诗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离开农村,我已经说不清楚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怀念过去,很多时候是因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比如在城里,我再也没有可能拥有那样一个池塘。
  春节回家时,我拍了一张荷塘的照片。由于村子搬迁,这里渐渐少了人气。池塘之上,飘着一种冷清的气氛。它让我想起有关池塘的更多文学化的东西。
  比如,除了现实,池塘还为我构筑了一个隐喻的世界。我喜欢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面有个少年教养院,它的外号叫“池塘之底”。在那里,池塘之底是一个隐喻,它隐喻那一群被社会遗忘的孩子,没有人会注意他们的存在。很幸运的是,影片中的孩子们后来遇到一位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好老师。
  其实,中国农村的底层社会更像是池塘之底。正因如此,我们村的父母当年才拼命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农村。
  我当年考上大学,就像是一朵荷花露出了水面。因为离开家乡很多年,我也慢慢意识到,生命并不会因我一时的出逃而定格。当我逃出一个池塘之后,等待我的将是更大的池塘之底。
  而我,又因根在其中,注定会像是夏天的那朵荷花,在生命的冬季到来之时,慢慢沉入池塘之底。
                  ——选自《读者》2017 · 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07:58:24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07:58:36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8:52:16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8:52:58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