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回复: 0

[转贴] 读书之乐

发表于 2017-11-20 19:1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江汉油田  严凯峰

    人至中年,平生有三乐:曰游,曰藏,曰读。

    游者,山水之行也,可娱身心,长见闻。藏者,搜求之乐也,有捡漏之喜,亦有玩赏之快。读者,展书之美也,坐拥书城,需静心,可神往。三者之间,吾最乐者读。

    有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又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到读书,就好像一副不简单的样子。其实,书也就只是随处可见那几百页印了字的纸而已。若是起了心,或坐,或站,或卧,或趴,抑或行……皆可翻书。排队、候车、起床、睡前、如厕……亦恰是阅读之时。

    我喜好读书,除了自身的原因,父母在童年时的引导也甚是关键。忆最初的阅读,不是课本,亦不是中外之名著,而是路边摊出租的小人书,俗称连环画的。手拿一本小人书,一坐就忘记回家吃饭的投入,是我最简单纯粹的阅读之乐。

    为培养我兄弟二人好的兴趣习惯,每逢生日、六一和过年,母亲总是领我们到商店的小人书柜台,让我们自行挑选。虽经岁月散失,至今仍余上百本。由此,养成了我爱买书读书的习惯。以至于今天的家里,书已成架成柜,占领了两间屋子,都有书满为患之忧了。母亲也不再想着要引导我读书,而是要节制我买书的欲望。

    青少年的我对读书的爱好从不在正统,从小人书到民间故事,到《少年文学》《儿童文学》期刊,再到武侠小说、《奥秘》杂志……西湖的神话传说令我神往,曹文轩、张成新的中学生题材小说让我着迷,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更是欲罢不能……至今仍保存着当年从期刊里裁剪装订的几本中学生题材小说。

    记得我自己买的小人书外第一本书是初中时的武侠小说《神雕前传》,如今早已不见踪影。第一本名著是岳麓出版社红皮的平装本《红楼梦》,可能是因为刚播完那部有名的电视连续剧,当时的我迷上了。还记得1987年技校入学前体检那天,正要播黛玉之死,我急着要回家的不耐。因为住校,父母每周给一元的零用钱。五元多的书款我存了很久,那些日子里,闻着大爱的白糖甜饼香味,我总是匆匆走过,那可是要三角钱一个啊。等到书拿到手的那一刻,真是幸福!技校每天的晚自习很自由,只要不出教室,可聊天,可学习。我做完作业,必读两个章回,抄了好些笔记。毕业时,有位女同桌还把自己做的笔记送给了我。我后来迷上了李清照,就把红楼梦放在一边了。

    1990年3月,我离家远赴山东清河油田实习,从此开始长达近十五年的单飞岁月。当时的三号点偏远,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业余生活单调而枯燥,父母担心我,托人通过厂里运大米的车把我平时喜欢的书送了半箱过来。有了这些书,我最初无聊漫长的日子有了精神寄托。

    手中有钱的日子真好,除了饭费,我徜徉于羊口、东营、寿光和潍坊的所有书店、书摊,开始肆无忌惮地买一切我喜欢的书来读,甚至为了一套《绝代双骄》,吃了一周的咸菜拌饭。

    我是满族人,以前对自己的民族了解很少,能得到的知识也不多。出于对民族文化强烈的渴求,书就成为我最直接的老师。但满学书籍真是很难遇到,还常写信到出版社询问,要感谢当年万圣书园、席殊书屋这些邮购书店。比如《满族大辞典》,我最早是在报纸上看到一小块关于此书出版的消息,就冒昧写信给主编孙文良教授,这是第一部介绍满族的大型综合工具书,对我的帮助很大。2003年,互联网普及,因为买满学书籍阅读,我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得到了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书,其中一些是各地的族胞和汉族朋友们赠送。后来,我将自己当时历经十余年收藏的六百余种满学书籍详细地做了分类,把目录、书影发表于多个满族网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看到了我的满学书目帖子,2005年底与荆州满族族长关老有了电话联系,邀请我第一次参加了荆州市满蒙古族旗胞的小年迎新会,一直到今天。 因读书而买书,又因书而结缘、聚亲,实可幸可乐。

    如今网络发达,读书的方式也在多元化,一部手机、一个平板,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工具,不再局限于厚重的书本,阅读变得更廉价更便利,也更普及。配了阅读器的我,还是更爱手拿纸本书的亲切感。读书之乐,恰在于自然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