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8|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地质)你看,阳光下孩子的笑脸

发表于 2010-5-28 15:37: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六一国际儿童节,永远是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精神文化花园。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迄今,三载春秋之中的儿童节,次第演绎着灾区孩子们迎接新生活的乐观向上的足迹——2008,他们初历灾难惊魂甫定;2009,他们深切感受爱心洪流;2010,他们敞亮心灵绽放笑脸。
灾区的孩子们,比我们想像中还要坚强。
儿童节来临之际,本版特派三路记者,深入灾区采访,以“孩子新家园·美好新生活·快乐新笑脸”为主题,寻访孩子们的成长印迹,为他们每迈一步而踏响的坚强跫音,而期许、而鼓掌、而欢呼。
假如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片绿叶,我们惟愿,让每一片绿叶都在阳光下拥有属于自己的灿烂。
                                 ——编者
为了满山盛开的雪莲花
□本报记者 梁现瑞
“5个小时,29名孩子全部找到对口资助对象!”5月26日中午,《济南时报》记者部副主任雪岑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前一天,当地报纸刊登了来自四川阿坝州、北川县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灾区29名孩子需要援助的消息,一场爱心大接力迅速展开,当天上午8:00,报社不断接到爱心电话,下午1:00,29名孩子全部获得结对资助。
这个活动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莲计划,而发起者就是山东的泉城义工志愿服务联络站。
“逃跑新娘”倡议雪莲计划
雪岑说,“雪莲计划”发起的最初动因,来自一颗火热的“冰”心。
2008年5月14日,原本是济南姑娘若冰 (应受访者要求,只用名不用姓)大喜的日子,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夫妇俩临时决定,推迟婚礼,一起前往四川灾区救灾。5月13日,若冰成为“逃跑新娘”,瞒着父母,她和丈夫乘飞机赶往成都,5月14日下午,他们到达四川什邡蓥华镇。临走之前,两人把结婚戒指留在了家里,同时留下一条短信:“如果我们两个回不来了,就把我们葬在一起;如果找不到我们了,就把我们的物品埋在一起。”
36岁的若冰,1995年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在医院做医生,后辞职开了一家医药器械销售公司。早在大学时期,她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旅游,其中尤其喜欢川西高原风光,震前,她曾先后5次到过阿坝。
若冰告诉记者,在马尔康县的一个乡镇上,她遇到一个叫阿哈的孩子,尽管政府免去了学费,但是生活费对于困难的家庭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数目。若冰想到了泉城义工志愿服务联络站。获知情况后,该泉城义工组织非常重视,联络站站长、《济南时报》总编辑李国强为这个活动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莲计划。
雪莲花开满地震灾区
“倡议一发出,立即得到了济南市民的积极响应。”雪岑回忆,2008年12月30日,报纸发出了倡议,6名来自阿坝州的孩子很快找到了对口资助对象。
第一批活动在短短几天就结束了。之后不断有人要求加入该行动。泉城义工决定,扩大雪莲计划,2009年5月,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资助了来自北川县擂鼓镇的22名孩子。
按照雪莲计划最初的规则,对口援助者每个月向援助对象资助200元现金,其中150元打入学生的饭卡,而另外50元直接发给学生,作为零花钱。
现年40来岁的肖永富,是济南市内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2009年5月,他加入到了雪莲计划,一个人资助了衡一维、王登宇、肖应学、张珂铜等4名来自北川灾区的孩子。今年5月14日,肖永富亲自从济南赶到了北川,“肖叔叔好!”一下车,几个孩子一下子围了过来,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争着向肖永富汇报学习情况。
还不只是肖永富。去年9月,一名叫王晰的女孩子成功考入绵阳外国语学校,对口援助者王梅主动将每月的援助资金提高到了300元,有的人还将对口援助的时间延长到8年,直到资助的孩子们健康地长大成人。
雪莲计划,在今年这个儿童节到来之前,不少热心成员又开始“蠢蠢欲动”。于是,5月25日,第二批“雪莲计划”开始启动了。雪岑告诉记者,泉城义工还将在近期启动 “幼教援川”计划,利用手中的资源优势,为绵阳灾区的幼儿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免费培训。
朵朵雪莲的背后
“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还有几人没被资助?”25日上午,一女士给泉城义工打来电话,得知还剩8人没有结对,她表示,愿意资助这8名孤儿。“最少资助他们到初中毕业,能考上高中的,我可以继续资助。”这位女士叫王爱莲,是某私营企业老板。
据王爱莲介绍,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钱不是问题,家庭给人带来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王爱莲说,当她提出要资助灾区孤儿时,全家人都很赞成。
25日上午,擂鼓中学初一学生王静也有了资助者:一名下岗职工。今年48岁的王京美,2001年下岗后通过再就业免费培训,目前在某街道办事处劳保中心工作,每月工资仅300元。她就是王静的资助者。
“不能因为工资低,就不让我献爱心呀!”王京美罗列了她能够资助王静的理由:她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了,很快就能参加工作,家庭没负担;她自己还有两年就退休,那时工资将有1000多元;她远在大西北支援西北建设的丈夫也很支持这件事。“虽然我们并不富裕,但灾区的孩子更需要关爱。”
夏凤婷:圆梦世博会
□本报记者 颜婧
去上海世博会回来,在都江堰友爱小学上五年级的夏凤婷变得爱笑了,她妈妈李鸿英看到女儿的变化,“婷婷开朗许多,还喜欢给周围的残疾同学讲世博会上展示的帮助残疾人的‘高科技’。”
5月25日晚上,夏凤婷下了晚自习与记者通上电话。5月7日-10日,她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另外49名小朋友代表一起,飞赴上海参观世博会。记者问她四天来对上海的印象,她响亮地答出一个字:“美!”
小画家梦想:“去世博会开眼界”
汶川大地震前,夏凤婷是学校里有名的“小画家”。大地震让她失去右手。她消沉了一段时间,不说话,不吃东西。后来,她慢慢地坚强起来,“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地用左手画画了!”
夏凤婷告诉记者,刚听说学校要选小代表去上海看世博会,自己并没有“奢望”。“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知道,那是个‘世界乐园’,许多国家的国宝、还有新奇的东西都来了!”虽然报了名,但对于这个很少出远门的孩子来说,期待中有一份不安,“真的能到上海看世博会吗?”
4月底,老师告诉夏凤婷,她和班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被选为小代表,“我当场呆了,根本不敢相信!”
第一时间接到女儿电话的夏凤婷妈妈李鸿英回忆说,女儿“报喜”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她特意给女儿准备了一个数码相机,“鼓励她,多拍点照片带回来给同学们看。”
接下来的等待焦急、难熬。夏凤婷每晚都会激动地很难入睡,畅想世博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晚上宿舍已经熄灯,她还摸黑起来到走廊上,悄悄拿起笔,画了各种各样的世博会吉祥物。
4月29日,当地康复中心的医生们出现在学校,当她与坐轮椅的同学一起检查完,医生点头:“身体完全没问题,可以去上海世博会”,夏凤婷和同学激动地紧握双手,流下眼泪:“我终于可以去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最爱中国馆:“为祖国骄傲”
到了上海,一切都是新鲜的。进入世博园,新鲜好奇的东西更是如走马灯一样蜂拥而来。小到园内的纯净水直饮龙头、电子预约机,大到英国馆的“种子圣殿”、美国馆的“4D电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的两只眼睛根本不够看!”夏凤婷说。在英国馆外,大家对随风摆动的“蒲公英”钟爱有加,跑到“种子圣殿”内部数了100多颗种子;在美国馆内,4D电影让同学们兴奋地尖叫,“可以真切感受到刮风下雨的感觉!太奇妙了!”夏凤婷因为对直接饮水的“水龙头”感兴趣,还和另外一个同学“掉队”,专门多喝了几口,“好甜!”
参观团一行人参观了中国馆、美国馆、英国馆、印度馆等9个国家馆和主题馆。每到一个展馆前,夏凤婷都会认真地记下展馆的中英文名字,并且搜集资料,“这些平时在书本上都看不到,很珍贵。”
“对比了一下,还是最爱中国馆”,夏凤婷说,当宏伟壮观的中国馆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种喷涌而上的自豪感,我为我的祖国骄傲”。和所有的孩子们一样,夏凤婷在《清明上河图》前一直迈不开脚步,喜欢盯着“超级水稻”研究,积极体验“低碳生活”……
由于这个参观团的不少孩子因为地震而不幸残疾,主办方特地安排了世博园内的“生命阳光馆”,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馆。“高科技产品太让我们开眼界了,也特别触动我,我觉得残疾没什么可怕,残疾人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在馆里,夏凤婷对“盲人眼睛”特别感兴趣:“看不见也没关系,电脑控制的机器人能当你的眼睛,给你念所见所感;还有高仿真假肢,灵活度几乎和真的肢体一样……”当看到中国第一台梯陆两栖爬楼轮椅时,夏凤婷赶紧给坐轮椅的同学介绍:“我在电视中看到过,这个轮椅可以直接爬楼梯!”
面对灾区孩子的一张张乐观阳光的笑脸,人们竖起大拇指。有人问,灾区的小朋友们好吗?夏凤婷就会认真地给对方强调,“我们那儿现在已经重建得特别美,大家已经渡过难关,欢迎你们去玩儿!”
最大收获:“学会了微笑”
离开上海时,夏凤婷到世博特许商品专卖店给亲人、同学选购礼物。懂事节约的夏凤婷只带了100元零花钱,“我给妈妈买了一个海宝,给弟弟买了一个纪念章,还给两个小伙伴买了海宝的钥匙链。”
她说,把海宝带回家的同时,也希望把上海的美丽风光、世博园内的快乐瞬间悉数带回家乡。
李鸿英注意到一个细节,女儿给她讲述在美国馆内看到的4D电影,“那是一个励志故事,讲述一个美国小女孩为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不管多困难,也绝不放弃……”李鸿英说,女儿第一次给她讲的时候,眼里还泛出了泪光。
快要挂电话的时候,夏凤婷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微笑。”
仁佳凌:快乐新生活
□邹俊川 本报记者 罗继飞
初次见到仁佳凌,阳光的笑容总是灿烂地挂在脸庞——这个12岁的羌族小男孩,看起来有着不属实际年龄的成熟。
阴霾,一度笼罩着仁佳凌。“5·12”特大地震前,就读于北川县曲山小学的仁佳凌,不幸在地震中失去母亲,自己的手和头部受到重伤,被紧急送往重庆救治。经过18天的精心治疗,仁佳凌康复出院,来到了位于绵阳城郊的八一帐篷学校。
八一帐篷学校其实就设在军营里,学生947名,衣、食、住、用等费用由部队供应,其中95%的学生来自北川。
“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举行一个‘感恩解放军,告别板房,开始新生活’大型演出。”仁佳凌兴奋地告诉记者,“既有羌族传统的皮鼓舞,也有大合唱,我与同学们还要表演军体拳。”
新妈妈就是亲妈妈
“新妈妈待我就像亲妈妈一样好。”如今的仁佳凌,已经没有当初失去母爱的痛楚,现在不仅有了新妈妈,还多了一个要好的弟弟。
弟弟张馨和仁佳凌同在八一帐篷学校,仁佳凌在六年级(1)班,张馨在(2)班。仁佳凌的父亲仁洪坤说,仁佳凌比张馨只大一个多月,他们的个头差不多高,就像双胞胎一样,就连买衣服也要买一样的。
仁佳凌的新妈妈叫黄勤,地震中丈夫不幸遇难。共同的生活经历让她和仁佳凌的父亲仁洪坤走到了一起,去年春节前,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现在,黄勤在擂鼓汽车站上班,主要负责车辆调度。
到周末两个孩子回到家里,家里即刻热闹起来,妈妈黄勤则忙个不停地为两兄弟准备可口的饭菜。仁佳凌说,新妈妈会纠正他学习和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他有时做作业不认真,新妈妈就要严格督促他。“妈妈还教我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自己的衣服、袜子。”
想着未来的新家园入梦
“新县城太漂亮了!”想到以后的新家园,仁佳凌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在晚上睡觉之前,他经常会躺在床上和同学聊起新县城,想到未来的新家进入了梦乡,睡得特别甜。
“北川新县城的房子全是框架结构,用了好多钢筋,而且全部用羌族风格进行统一装饰,很高档,住在里面肯定舒服、安全。”小小的仁佳凌一直关注着新家园的建设,“今年年初去新县城,那时好多房子都还没封顶,五一节再去的时候,这些房子就已经修好了。道路两边还种了好多草和树,新县城简直就是一个公园。”
一说起这两年身边的变化,仁佳凌就关不住话匣子,“从绵阳到北川县城的公路又宽又直,道路两边栽了好多树和草,绿化得太漂亮了。从永兴往前走,中国重汽、华晨、富临的厂好大好大呀,假如让我围着这些厂走一圈,我可能半天都走不完。道路两边那些村民的房子,修得像别墅一样漂亮……”
四个字的理想:清华大学
“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北川会有这么漂亮的学校。”五一节仁佳凌出于好奇,专门去参观了永昌二小,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树成荫的校园让他惊喜不已。
今年六一儿童节过后,仁佳凌就将升入北川中学。虽然将要就读的北川中学还没竣工,但是仁佳凌已经开始想象着未来学校的模样,盘算着以后的课余生活:“新县城周围有很多美丽的小山,周末可以约上同学,一起爬山踏青,从山上俯瞰整个新县城,肯定会感觉十分壮观。”
仁佳凌告诉记者,地震初发的那段时间,班里不少同学都很消沉,上课也不像以前那样认真,这时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大家很感动,开始慢慢地走出地震阴影。“现在,同学们都变得越来越阳光了。平时在寝室的时候,大家还会一起开心地唱歌。”
“我现在的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偏上,但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仁佳凌说起未来报考大学时的理想,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四个字:清华大学。
这几天,仁佳凌都会叠一个纸鹤,他要在儿童节那天,把纸鹤,送给关心过自己的解放军叔叔。对生活的感动,让他已经学会了感恩。
“我将来要做一个企业家,然后再做一个慈善家。”仁佳凌仰起笑脸说,在地震当中,很多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帮助过他们,所以,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去感谢那些曾经帮助他们的人。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