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0|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地质)地震专家刘杰关于地震的问答

发表于 2010-5-28 15:53: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物
  刘杰,45岁,河南许昌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等。
  编者按
  有人说,人心是脆弱的,当面临一个很虚妄的预言的时候,人的脆弱一下子就表现了出来,比如,前一段时间因为一部美国好莱坞大片所造成的“2012预言”,让不少人轻则心怀疑虑,重则心怀恐惧。
  面对这个商业电影的预言,人们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电影联系起来,这中间的联系何在?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的附会,只能让谬论以更荒谬的方式流传。
  今天,我们特地把央视“面对面”对国家地震局专业人士的采访节录于此,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眼光,来看待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态度,来遏制虚妄的传言。
  对话
  1、汶川玉树地震,都在巴颜喀拉地块
  青海玉树地震以来,刘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会商两次,密切关注余震情况,研讨未来地震的趋势。
  记者(以下简称记):玉树地震究竟跟汶川地震有没有关系?
  刘杰(以下简称刘):有,这个地块就叫巴颜喀拉地块,汶川是巴颜喀拉东边界,玉树是南边界。这个板块的北边界2001年还发生昆仑山8.1级地震,沿着板块边界一片,基本上全破光了。说明一个地区发生地震有空间上集中,1996年11月到现在十几年,1997年有玛尼地震,汶川地震前,2008年3月还有一个于田地震,然后是汶川地震,海西(玉树)地震。
  记:为什么几十年来大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板块边缘?
  刘:用个比喻,一块石头压着十个人,十个人同时顶着,其中一个弱小的先顶不住,塌下,还有九个人顶着,这肯定比原来10个人更顶不住,10个人陆陆续续全倒了,最后这一带全部破光,重新再进行应力调整。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由于运动方式不同,板块之间必然会产生碰撞,其中印度板块和中国所处的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现在印度板块仍然在从南向北推向欧亚板块。
  记:您刚说的地震特别活跃的巴颜喀拉板块,就是两大力作用最先发生破裂的地方?
  刘:地震其实就是自然的一个释放,地壳板块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往上推,会积累非常大的能量。
  记:为什么震级都是这么强?
  刘:实际上震级小的地震非常多,像玉树每年都有很多小地震。
  记:为什么十几年来会频繁出现这么强的地震?
  刘:不同板块之间互相承担的力,这一段时间,正好这一片力通过互相之间的作用,集中到这一片。
  记:现在停止了吗?
  刘:现在不好判断。说老实话汶川地震后,我们觉得这个板块基本上不会再有更大的震级了,因为十几年来两次8级,多次7级地震了,这次玉树地震也显示,它不会震出很大。
  记:7.1级还不算大吗?
  刘:从这个带的角度来说,7.1级是比较小的。
  记:能不能确定以后这一带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地震?
  刘:现在基本一个观点,8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记:您预言说这个板块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地震,明确吗?
  刘:这是一个力学常识性的东西,越往长的尺度说越明确。像汶川,从这次破裂到下次破裂可能要好几千年,像刚发生的玉树地震,当然这边可能比汶川快一点,但起码几百年是有的,比较明确,但再往下说,比如今年在哪儿,明年在哪儿就困难点。再往短处说,今天震还是明天震,那就非常困难,越往短说越困难。
  2、玉树前震判断不准,绝对是能力问题
  短期临震预报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科学难题。我国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广泛开展地震预报研究。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强烈地震,在震前果断采取了预防措施,使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记:1975年的监测水平肯定比现在低,为何海城地震成功预报了?
  刘:它是2月4日的地震,在那之前三四级地震挺多的,老百姓已经有感了,而且震级一点一点往上走,很明显。第二还有台站观测。
  记:玉树地震前两小时发生了4.7级地震,地震局有没有发现?
  刘:咱们国家年平均200次4级地震,不是所有4级地震后都来7级地震。海城是一串非常多的地震,而且距主震还有一两天时间,老百姓一直感觉有地震,我们总结前震还有指标,比如说震级逐渐升高,频度增加。
  记:玉树之前没有发生其他的?
  刘:4级地震就一个,还有西藏聂荣也有地震活动,是有一些作为前震的现象,现在可以总结,但在那个时间段,我觉得现在的水平达不到。
  记:比如说有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信息发到您手机上,按制度的话,国家地震局需要对这个做出会商吗?
  刘:6级、7级这些,国家层面必须要会商,三四级的,一般省上要讨论,如果觉得情况特殊,有地震,往上一报,我们这边也要跟着动起来。玉树的地震,省里会商了,你可以去查。
  记:会商意见中有没有提出来,这有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
  刘:没有判断是一个前震,是预示着这个地方可能活跃。
  记:没有判断出来是前震,是能力问题,还是判断疏忽大意?
  刘:绝对是能力(问题),这不可能做出短预报。
  做短期临震预报最主要的是基于对前兆的监测。现在我国虽然已有了1000多个监测站,但仍然不能做到全面覆盖。青海玉树就是一个监测能力较弱的地方。
  记:玉树难道没有监测台吗?
  刘:只有一个,还有个流体观察的台。如果需要看周围两三百公里的情况,起码得十个台以上,得有很多台出现同步异常以后才可能报。
  记:通过什么手段来做监测?
  刘:我们有一套台网,叫测震台网,还有一套前兆观测,分三大类,第一类称为形变观测,测量地下怎么动,位移多大,包括现在用GPS观测。第二类是地震前会有一些电磁信号。第三类,地下一般都有流体,地震前水位会有变化,流体里的化学成分如氢、氡,化学含量可能有变化。此外借助于地方地震局力量,比如哪个水井发浑了,出现哪些东西了。地震局在慢慢落实一个村一个宏观员,如有异常就发个短信。当然要综合分析,必须要成片出来才能当异常用。
  记:我们能不能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搞群防群策,那样成功率是不是更高?
  刘:群防群策,现在从防震减灾法的角度来说是规定必须做的,而且地震局慢慢在推进这事。
  3、地震难测世界公认,面对天灾如何破解自然密码
  我国40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刘杰认为做地震预报,只凭经验来判断是不行的,因为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前兆情况可能都不一样,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就是一个例子。
  记:从理论上来讲地震前是应该有异常的?
  刘:应该有。每次地震事后总结是绝对有异常的。
  记:汶川地震没有异常,还是没有被发现?
  刘:事后来看,震中区没异常,外围地区异常较多,这是一个认识水平。以前一个7级地震,也许震中区也是异常比较少,可能100公里,稍微往远处走一点就能看到异常,但这次地震破力程度300多公里,非常大的范围,就很自然地想它没有异常。
  记:300公里的区域都在核心,都没有。
  刘:什么都找不着异常。我们以前没见到过。地震局一直在反思,查来查去,很少异常,这个教训非常深。
  记:您心里有自责或是愧疚吗?
  刘:能没有吗?我们确实是水平真的有限,但我们绝对是想做出来,而且这种事做好了,真是一件千秋功德的事。但你达不到,水平到不了。
  在刘杰看来,要解决地震预报的难题,必须从根本理论上弄清地下结构和演化过程,从本质上找到产生现象的原因。
  记:回头看,现在地震预报在宏观视野上或认知上还是有一定缺陷?
  刘:好几代科学家都总结了很多的规律性,但每个地震真的不一样。任何科学都是从现象到物理本质,没有走到物理本质,所以现在的水平实际上非常低。
  记:其他国家是否比我们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刘:都是这样。地震基本上在地下10公里左右发生,要真正搞清地震,必须探测出10公里之下地震前怎样演化。现在不论国内外都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记:美国一个教授说,地震主要是一个破裂的过程,如果有过程的话,它产生的反应可以被观察到吧?
  刘:对,这就是前兆,靠经验套,有各方面的缺陷。但作为科学,你必须先解释现象为什么产生,把结论推到产生现象的地方,然后再预报。美国、日本都一样。真正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本没有第一手观测资料,都是利用其他一些监测手段反推。
  4、我们平息谣言,绝不是信口雌黄
  人类的科技水平已可把人送到遥远的太空,但人类的钻头只能钻到地下12公里左右,人类对地球内部情况知之甚少,这正是地震预报困难的原因。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家。
  记:能不能给一个数字,你们对地震成功预测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
  刘:预报分长、中、短、临,长期的是另外的部门做,中期预报,一年到三年,每年我们都在给政府提交报告,现在的预报水平达到20%到30%。短的预报,你必须在震前三个月到几天之内对政府说出来,临震预报就是几天到几小时。临震预报从1966年到现在只有一二十次,比例5%到10%之间,预报水平非常低。
  记:其他国家有没有比例统计?
  刘:短的基本不做,中长期的,像美国,每10年给一个预测,30年更新一次,或者大地震后更新一次。
  记:如果你们的研究已经能够掌握一些信息了,到什么情况下你们才能向社会公开?
  刘:向社会公开,中国地震局是没有权力的,只有政府能发布预报,我们相当于政府一个参谋部门。
  记:玉树地震后有很多地方有传言,地震局出来辟谣,可大家说,你们不是说预报不了地震吗?现在你们又出来说肯定没有地震,不矛盾吗?
  刘:我们预测的能力是很差,但这个地方要地震,应该各种台站能观测到异常。我们根据一些异常,确实可以看出来,传言的那些地方我现在看不出来,比如6级以上的地震。
  记:不是为了平息事态说的吧?
  刘:平息事态绝对不是说领导让你去平息事态,而是我们有台站在说话。很多时候平息谣言是根据我们观测到的一些情况,然后结合震例。绝对不是信口雌黄。
  5、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周期十多年
  2008年以来,汶川、海地、智利、玉树先后发生地震,频繁的地震让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究竟怎么了?地震还会持续多久?
  记:为什么现在地震这么活跃?
  刘:全球两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另一个是欧亚地震带,现在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直很活跃,智利也在这一片。一段时间在这一片,一段时间在那一片。1999年土耳其有两次地震,死了上万人,1999年前后全球很大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一片,慢慢我们有个观点,可能全球集中在这一片来活动的。
  记:是否全球进入一个活跃期?
  刘:2004年一个特大号的地震,现在说法是9.1级,引起印度洋海啸,死亡20万人,从这个地震开始全球进入一个活跃状态。今年智利8.8级地震,反映了这个活跃状态还要持续。历史上这种集中活跃绝对不是单发的,都是一段一段时间,1950年到1964年也有一段活跃期,发生过全球最大地震,1960年智利的9.6级地震。
  记:您的判断活跃期会有十几年的时间?
  刘:对,有这个规律,十几年,2004年是一个时间的起点,几乎要到2020年。
  记:所以大家才会有这种担心,如果这么长的地震活跃期,真的2012年的预言会不会是……
  刘:印尼地震9.1级,是全球第三大地震,1960年智利是第一大地震,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第二大地震,60年以后人还照样存在,这种活动在地球上不是说现在才有,以往也有过,它是正常的,在某个时间会有个集中活动,过一段时间,它又没有了。
  记:现在的活跃期会不会比历史上的更强?能量上。
  刘:不好说后面还没有比印尼更大的,但这种活动状态比较正常,绝对不是2012要来。
  记:现在所谓的传言很多,中国的地震是不是处于多发期?
  刘:中国实际上是处于很活跃的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2001年昆仑山地震以后,持续了9年,这段时间7.8级地震是4次,活跃期还要持续。
  结语
  每次灾难的伤痛也会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考。从对刘杰的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压力,他对地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渴望。刘杰也指出,对于地震预测趋势的发布,还要建立在人们对灾难正确理解,对防灾减灾的常识多多了解的基础上,现在这方面的普及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更加理性、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

              来源:央视《面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