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7|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地质)京城为何 演练地震避难

发表于 2010-5-28 16:29: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北青网---北京科技报   
  近年来的灾难频发,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防灾知识和更高防灾意识。

  

  “轰隆隆”一声巨响,整个房间开始剧烈抖动。一时间,房间里的花瓶、水杯、小摆设噼里啪啦地滚落在地,窗口上方的玻璃风铃疯狂地旋转着……“快点躲到储藏间里去!”“先关上煤气跟水龙头!”“快跑!天花板要掉下来了!”在一片混乱的催促声中,房间里的四个人抱头冲进了储藏间。“总算安全了。”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时,忽然,其中一人又从储藏间里飞跑出来,关上了煤气和水龙头。

  “面对灾害,这样的反应太慌乱、太危险了!”在发生“地震”的房间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刚才“地震”发生后“灾民”的反应。

  这并不是什么舞台场景,而是5月12日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北京市地震局海淀地震台举行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的内容之一,模拟地震体验。“这个体验就是为了检验大家在灾难降临时的自救能力,但是从这组体验者的表现来看,大家的自救知识掌握得还很不够。” 海淀地震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当灾难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同时,要及时切断煤气、电源、水龙头的开关,以防止二次危险的产生。”

  随后,记者来到了一排模型前,当工作人员打开模拟地震的开关后,参观者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坏方式和破坏程度。而在另一个摆满仪器的房间中,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给参观者讲解地震的观测方法、预测技术等知识。在海淀地震台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中小学生都趴在电脑前,专注地观看着有关防灾减灾和灾后自救的动画片。

  其实在这天,除了海淀地震台,在崇文区国瑞城、西单图书大厦,以及朝阳区的忠德学校等多个地方,都举办了各种不同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涉及了“防灾减灾演练”、“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等多个方面。开展这些活动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各种突发灾害的处理能力,增强自救互救技能。但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困惑,“忽然举办这么多的防灾减灾活动,是不是预示着近来要有什么灾难发生?”

  “其实市民的这种担忧,或对灾难来临的恐惧心理,正是缺乏灾害知识的体现。”北京市地震局的孙式国告诉记者。 2010年2月21日凌晨,山西省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个地方几十个县市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瑟缩在寒风中等待地震的来临。五个小时后,人们等来了山西省政府的公告:地震系谣言。而这一切仅仅源于一条手机短信:“明天早上六点以前太原地区有地震,请大家要注意,并转告身边的朋友!” 孙式国表示:“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加强对防灾工作的宣传。”

  无独有偶,5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出现的万只蟾蜍集体上路,再次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地震恐慌情绪”,直到专家出面辟谣,才得以平息。“近期有关地震等灾难的各种谣言,已引发多起恐慌事件。”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李京教授表示,“这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开始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出我们在灾难教育上的不足。出现灾难的谣言,仅靠相关的专家来辟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公众掌握了正确的防灾知识,并对灾难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之后,这些谣言才会彻底消失。”

  “其实谣言只是引发恐慌的一个表面因素,公众的恐慌源于近两年中国各地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李京表示,前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的玉树地震,还有2008年的雪灾、近日的南方暴雨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都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是不是自己所处的城市也将发生类似的灾害。

  “其实像地震、海啸、雪灾等,都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并且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李京告诉记者。比如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或震级太小,或发生在海洋中,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对人类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即七级以上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像汶川那样的八级特大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因此,公众大可不必因为其他地区发生灾害,而产生恐慌的心理。

  “但是我们应该以这种灾害为警钟,来审视自身的御灾能力。”李京强调。比如在前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学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很多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薄弱,学生缺乏地震应急知识和能力。

  以“地震大国”日本为例,地震频发,却很少出现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据了解,一般日本的儿童在学龄前,就已经接受过三个小时的地震安全逃生教育,参与过有计划的地震应急演习。此外,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的正式教育计划中,包括灾害原理的讲解和各种各样的防灾演习,使学生在面临灾难的时候能够像条件反射般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反应。一项针对日本小学生的危机意识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存储了应急食品,86%的民众确认去过附近避难场所的行走路线。这也是日本灾难多发,但是损失却不大的重要原因。

  但是反观我们国家,对于防灾减灾的安全教育还大多停留在发放安全手册的阶段,从海淀地震台模拟地震的体验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民众从小学生到成年人普遍缺少危险意识和自救能力。“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全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与日本相似,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但是和日本比起来,我们的防灾教育却存在着太多的不足。”李京说,“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们国家也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防灾减灾教育,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就慢慢放松了警惕。近年来的灾难频发,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让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防灾知识和更高防灾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