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回复: 0

[转贴] 有所思,所思在芦芽

发表于 2017-11-21 20:39: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山西静乐县石油公司  张天柱

    我们总是在向往风轻云淡的日子,向往早起的晨雾和日落的晚霞,山西有个芦芽山,就能圆你的这些美梦。

    车从静乐出发,到了宁武县地境坝门口后,便驰入一个山沟里。愈往前走,一路上树冠披翠,树叶摇翠,花草叠翠。翻过分水岭后,沟壑愈窄,山峰愈峭,景色愈幽。我和我的车被这重重叠叠的绿色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树林里清丽婉转的鸟叫声不绝于耳,短促的清脆响亮,抑扬顿挫,绵长的悠扬激越,嘹唳飞空。当到了芦芽山底时,只见千丈雄峰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嵯峨突兀,其山势巍峨令人惊叹不已,看那山谷间,云横雾绕,迷茫一片,难见峰顶真面目,远远望去,那尖峭的峰巅犹如破土而出的芦苇新芽,我想这就是此山得名的缘由吧。

    我们坐在草坪上,拿出了携带的食品,饱餐后,鼓足劲,开始登山,上山路只有一条石阶小道,小路两旁草坪碧绿如毯,令人赏心悦目,各色各样的小草,随风摇曳,山上树木繁茂,争相把青绿的树冠展开在天空,像一把硕大无朋的五彩缤纷大花伞,青松、翠柏、碧衫,还有山荆、山榛、山枫……织成一个色彩深浅不一的绿色海洋,而我们则像小鱼儿一样游行其间。头上,树冠绿荫遮天蔽日,脚下绿草软棉打滑,在路上,不时可见枯藤、老树、怪石、奇松,还听到淙淙的泉声,婉转的鸟鸣……

    芦芽山海拔2739米,登芦芽山一路景点随山转换,树的婆娑,花的迷离,美不胜收。然而,芦芽山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如此优美的景物奉献,其中有段路尤为艰险,对登山者是个意志的考验。比较陡峭难爬的当数大天涧、小天涧、束身峡等几个景点,它们不仅怪石嶙峋,而且陡峭难攀,只有用双手紧抠树根、石缝、茅草,弯腰弓背,胸脯几乎要贴在石壁上,仿佛壁虎一样,才能爬上去,等好不容易攀登上去时,一个个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路尽林稀,终于攀上了一个山巅,相对平阔了一些,此处树木稀少,岩石裸露,巨石叠摞,形态各异。纵目远眺,只见苍山茫茫,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起伏,我不禁为这大自然奇特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不已。

    然而,这里还不是我们要到的目的地——芦芽峰顶,要到芦芽山顶的太子寺,还在这“最后一公里”的奋力攀登。转了一个岭,又翻了一座山,终于抵达峰顶。果然峰顶峭然,宛如芦芽挺拔,上有古庙一座,这就是芦芽山标志性的景点“太子殿”了,人说;不登太子殿,没登芦芽山。太子殿建于绝顶之上,是一石基正方体式建筑,太子殿两侧有幅门联:“霞慈雨于中回,性法雨于边方”。传说,朱元璋的第十八子因未加封,一气之下远离京城,削发为僧,来到晋西北说法讲经,劝世人以农为本,便可丰衣足食。世人为纪念这位太子的高功厚德,便选在芦芽山尖盖了太子殿。还有一说,说是此庙是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太子罗侯罗修建,过去遇有天旱不雨,当地老百姓便要到芦芽山顶烧香摆供,还愿祈雨。不管是那种说法,古代劳动人民在这么高的山顶,修建这座石庙,银钩铁划,见证了我们先人的勤苦和智慧。

    站在峰顶,举目四顾,更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久久地眺望着这雄奇瑰丽的景色,不由得发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