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3 08:08:54
|
查看全部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挥好精准监察利剑作用 盯重点时段排查风险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积极介入煤矿年度生产计划审查,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全省煤矿针对生产计划和采掘接替,围绕瓦斯防治、水害防治、防火灭火、副井提升和矿井供电方面,逐矿查找重大风险点,建立重大风险管控清单,明晰风险来源、风险期、管控措施及保障方案等,实现“一矿一表”“一矿一案”。今年初,全省煤矿识别重点采掘工作面226个,查找重大风险682项。
提前介入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制定工作,以矿井开拓、准备、回采、安全煤量是否合理,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合规,副井提升和供电安全是否可靠为主要内容,全面排查重大风险。
充分利用远程监察信息化系统,抽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状况、监测点甲烷和一氧化碳报警信息、监测点异常信息处置、矿领导带班下井情况,发现问题逐月汇总通报,及时跟踪督察,督促集团公司逐条分析、处理。每次现场检查前,还通过远程监察系统了解矿井相关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
持续跟进重大风险管控,督促各煤矿建立重大风险管控责任制,矿长每月组织1次管控情况检查;总工程师每季度组织1次重大风险分析,结合生产实际修订完善管控清单,确保重大风险及管控措施符合实际。
盯重大风险健全机制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根据煤矿排查出的重大风险,将全省煤矿按照高、中、低风险依次划分为一、二、三类矿井,按一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4次、二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2次、三类矿井每年现场检查不少于1次,制定年度监察执法计划。
在剖析各煤矿重大风险“一矿一表”“一矿一案”的基础上,逐矿编制精准监察工作方案和重大风险识别表,明晰1年内重大风险的空间位置、时间节点;逐月注明瓦斯和水害防治、防火灭火、工作面安拆、巷道揭煤、突出危险区作业等,使各时段监察重点一目了然。同时制定瓦斯和水害防治等22项精准监察方法并绘制流程图,明晰监察步骤、内容,帮助不同专业的监察员逐项对照检查。
通过察看、询问、检查、验证、倾听、研判,发现管控不力可能导致隐患的重大风险,及时向煤矿发出书面预警,告知其风险点的部位、状态和管控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的后果及相关法律责任。
对管控措施落实不力、不能有效降低风险、造成隐患的,采取“四丢”措施,即丢面子、丢票子、丢帽子、丢饭碗。今年1月至9月,共开展监察492矿次,责令88个采掘工作面停止作业、291台(套)设备停止使用,罚款1088.3万元。
筑牢精准监察基础
鉴于安徽省矿点少、灾害重、系统复杂,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各分局将辖区所有煤矿的监察职责落实到每名监察员,明确主办监察员对主办煤矿跟踪调研、跟踪重大隐患整改、制作执法文书等6项具体职责,重点掌握主办煤矿安全生产动态。
对各分局按“矿次平均查处隐患数、监察罚款数、停头停面停设备数,人均查处隐患数、监察罚款数,本年度与前3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增减幅度”等实行量化考评,评出年度监察执法先进单位。对监察员按“现场检查发现隐患数、停头停面停设备数、提出处罚建议被采纳数”等进行量化考核,年底评选出监察执法先进个人。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监察工作办法,积极构建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机制。修订远程监察工作办法,健全“分工协作、统计分析、定期通报、督促落实”工作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技术监察工作意见,以“查大风险、治大灾害、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为目标,明确技术监察的主要内容、方法及保障措施。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聚焦重点行业实施专项治理 坚持精准整治
山东省泰安市聚焦重点行业,紧盯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油气管线、城镇燃气、冶金、涉氨涉尘、消防、特种设备、森林防火等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实施强有力的专项治理、精准整治,曝光重大隐患45处,惩治典型违法行为145起,通报了3家“黑名单”管理企业,依法取缔关闭35家企业,关闭不符合条件的企业35家。
泰安市盯紧抓牢3个重点产煤县、4个重点化工县、3个重点非煤矿山县、4个县级化工园区和14个人员密集重点街道等重点区域,全面梳理和分析预判可能导致重大以上事故的安全风险和监管薄弱环节,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
突出源头管控,严格规划、规模、工艺设备和人员资质资格准入,强力推动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注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4家,关闭煤矿8处,将7家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至化工园区,从源头上降低区域性、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
突出日常监管执法,综合运用政治、行政、法律、经济、市场等手段,强力敦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行末位倒逼,分7批次对192家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实施为期半年的重点管理。加强高危行业的高处作业、动火、检维修、爆破、开停车等重点环节的“作业票证”管理,确保运行过程万无一失。
突出应急管理,出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级救援指挥平台、9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2个应急救援实训基地。
实施系统治本
泰安市将“安如泰山”安全生产科学预防体系创建与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工作深度融合,创建的12个子体系和“智慧安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安如泰山”安全文化研究院等26个项目创建研究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各区域、各行业、各企业广泛应用。
建立了区域半年、行业每季、企业每月风险预判机制,筛选出422家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做到先行试点、以点带面。8个县级区域均绘制了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在企业层面梳理确定安全风险19611项,对368个红色风险点和384项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实施重点防控。
强化工作保障
泰安市将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督查工作,定期调度、全面推进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突出抓好1个县、1个工业园区、12个重点乡镇和2家企业等的先行试点工作。成立了泰安市矿山预防重特大事故技术研究中心、泰安市化工预防重特大事故技术研究中心、“安如泰山”安全文化研究院,组建了泰安矿山地质钻探应急救援大队,为预防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投资1200万元的“智慧安监”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并通过专家验收,建成了安全风险预控等21个系统模块,对368个重大风险实现了电子标注、远程监控。研发了“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研判系统”,对国省道、高速公路、县乡道路的交通流量、事故情况、违法情况开展周分析、月研判。建立了建筑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模板浇筑、现场作业实时查看。
加快推进煤矿重大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石膏矿采空区治理等10项重点工程,累计投资近5.6亿元,努力提升事故防范保障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