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回复: 0

能工巧匠郭红卫

发表于 2017-11-27 19:50: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能工巧匠郭红卫



郭红卫是1985年进入洛阳分公司的,他在油库干了三十多年,成了油库维修方面的能工巧匠。作为一名电工和维修工,他认真对待每一次维修,通过不断推敲、摸索,为下一次维修寻找出最便捷、最科学的方法。


郭红卫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工、焊工、钳工、机械维修等方面知识。《电气设备维修规程》、《机械设备维修技术》、《钣金工工艺学》、《铆工工艺学》、《实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设备管理与维修》等书籍摆满了书架。下班回家后,不管多晚他都要翻阅技术书籍。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郭红卫以优异成绩拿到了“电子专业”大专文凭,凭借专业技术取得了高级工证书,逐渐成为洛阳油库的技术骨干。


郭红卫摸索出“看、听、摸、测”四字设备维修法。这“四字”法能够准确判断、快速处理多种疑难设备故障。2008年11月的一天,他路过正在卸油的铁路卸车栈桥,看到7号鹤管震动很大,并发出不正常声响。根据以往维修经验,他断定电机出现了故障。郭红卫立即让7号鹤管停止作业,把电机打开检查测试。果然,电机线圈有烧糊痕迹,如果继续使用会酿成事故。为了不影响卸油,他提出停机更换电机。他到仓库找出一台旧电机先换上,把有故障的电机拆下来修理,从源头上避免了事故发生。


“凡事爱琢磨,碰到难题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来。”同事小张这样评价他。在发油现场,客户去发油台很少主动触摸人体静电消除器,除非安全监护员现场再三强调。这种情况看似事小,实则存在安全隐患。发油现场油气浓、车辆多、人员杂,前往发油台的员工如果带着静电进行装车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重大火灾。为此他经过反复试验,在装油台踏梯入口处安装了带弹簧的人体静电消除器档杆。当有人经过时,只有用手把档杆搬开才能过去,从而使触摸人体静电消除器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油库公路卸油现场,由于场地原因油罐车后高前低,每次接卸油品都有余油卸不完。郭红卫做了两副铁爬梯,为了安全还在铁爬梯下面安装了铝板,油罐车控油时用爬梯垫高前轮能把余油控干净,这样既解决了司机的烦恼又把住了数量关。


油库员工都亲切地称他为“发明家”,有事找他准拿下。乙醇槽车装置由于栈桥离卸车泵太远,抽油非常困难,接卸一组(四个槽车)需要四个小时。郭红卫多次跟班作业,仔细琢磨接卸流程,查阅大量技术资料,认为只有增加机泵功率、加大管道输送才能提高接卸效率。他从库房里找出废旧潜油泵、离心泵、阀门、法兰、钢管、支架等物品。先增加卸车管线,再在管泵中安装两台离心泵,并在接卸鹤管安上潜油泵。经过革新改装后,接卸时间缩短为两个小时,既节约了人力物力,还提高了作业安全能力。


由于油库设备品种多、型号多、数量多,检查、维护十分不便。郭红卫便把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制成表格、输入电脑,以便快捷查询、方便维护。他还将油库静电接地线、防雷接地线、通用接地线进行统一编号,规范了接地线的使用和管理。看到电工经常在危险场所作业,特别是在配电箱上作业很危险。凭借多年经验,他在配电箱里安装了绝缘板,这样在配电箱上操作就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油库改造期间,他连续几个月在施工现场预埋管线、安装线路、检修设备,把油库工作放在首位。


郭红卫特别注重对班组青年员工培养,对于班组新来人员,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充分利用设备维修现场和工作间隙开展技术培训。他毫无保留地将经验技术传授给青年员工,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向青年员工讲解操作方法、检查要点、修理难点,使班组内员工形成学技术、增技能、求上进的良好氛围。“成绩属于过去,代表不了明天,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才会有意义。”郭红卫说。石化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