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经历中成长
——记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院储改所副所长赵兵
“今天,我讲述的是‘创新领跑者'赵兵和他的团队的故事……”在储改所组织的“创新故事会”上,讲述者把主人公赵兵从一名地质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成长为储层改造技术专家和团队带头人的经历慢慢铺展开来:“晨光早已熹微,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分析着第109次的实验数据……”讲到感人之处,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赵兵,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储改所副所长, 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那年,正赶上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年少志壮的他,怀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情,积极响应国家青年向西部去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来到祖国最西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塔河油田,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从此与大漠戈壁、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开始了自己人生历练之旅。
眼下,赵兵正全身心投入到脉冲波压裂这个低成本采油技术的研发。
更高的产量、更快更低成本,是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孜孜以求的梦想。脉冲波压裂是一种经济、快速、高效的压裂技术!如果能够运用到塔河油田工程技术上,初步论证:相比常规酸压工艺,零污染,酸压作业费用降低近70%。于是,从2016年起,赵兵就带领他的团队开始挑战“脉冲波压裂技术”的研发。
研发初期,他们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塔河油田超深超高温的油井特点,想找一篇可借鉴的文献,都是难上加难,先后研读了300余篇文献(1986-2016年)后,却没有找到一篇成规模应用的报道。于是赵兵决定到油田外部市场寻找突破口,历时9个月,跋涉几万公里,先后追逐调研了7、8家老牌射孔枪、复合射孔枪制造单位,一听要干超深井的脉冲波压裂都摇头,专家们认为根本不可能。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油价低的寒冬期,降本创效技术创新,赵兵认准的事,再难,咬紧牙关也要干。
航天42所这个军工企业,被赵兵和他的团队“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精神打动,通过3天3夜的反复论证,认为可以一试,对能否干成这事并无十足把握,没有实验条件、没有耐高温的推进剂,唯一知道的就是一条可能正确的原理曲线,在零基础条件下,凭着一腔热情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赵兵带领他的团队不知疲倦的100次、101次……第109次地面试验摸索,成功完成了该技术第一阶段的工作,形成了完整的脉冲波压裂枪技术,并在TK940H等井成功应用,与水力压裂相比降低单井压裂费用50%以上。各项技术指标已达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
“只有百分百投入到眼下的工作,迎难而上,才能抓住机会、成就自己。”在工程院“科技创新暨先进表彰大会上”,赵兵如是说。工作七年来,赵兵先后主持参与了缝洞型油藏大规模复合酸压技术研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塔河油田应用62井次,形成经济效益9160.31万元。主持实施了塔里木盆地第一口页岩气井(孔页1)体积压裂改造,对塔里木盆地超深页岩气藏进行了首次压裂探索。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中石化十二五高效开发技术创新奖1项,分公司级科技进步奖2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赵兵告诉笔者,是保尔·柯察金的这段话伴随他走过了33个人生的春夏秋冬。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