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30|回复: 1

脱贫如何不脱靶(民生观)

发表于 2017-12-1 19:27: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脱贫如何不脱靶(民生观)
2017-12-01 00:00
周珊珊
  帮助贫困户找准路子,再铆足劲,才能增收致富摘穷帽

  有个笑话,讲古时候一个人拿着竹竿进城门。他先是竖着拿,竹竿高,城门低,进不去;他改成横着端,竹竿长,城门窄,还是进不去。旁人看他这么犯愁,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截成两段呢?
  其实,更好的办法是把竹竿伸直和城门保持一个方向。扶贫就好像拿着竹竿进城门,途径有很多,养羊养牛、种花种树、外出打工、异地搬迁等等,但是对某一个地方来说,这么多“进城术”中,并非都适用,需要多方求解,多措并举。这个过程中,思想不能僵化,一个法子不行,换换思路,时时校正扶贫准星才行。
  如果把贫困户比作一颗还未发芽的种子,那么,精准扶贫就是要踏踏实实给一抔适合种子扎根、生长的泥土。转变过去证明已经落伍的发展思路,像是把一渠活水注入久旱的田地,带来了增收致富摘穷帽的希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农村贫困户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尤其不能固守一维,得审时度势,理顺供需,转什么、怎么转,思路就清晰起来了。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精准的指导。
  以黑龙江的扶贫经验为例:种粮食不行,就改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务农难增收,就改当月嫂、做护工;从前没有的光伏发电,只要适合当地发展、能保证老百姓增收,就大胆尝试、努力发展。“产业+”,加出来一条宽阔的脱贫路。转变的是思路,拓宽的则是脱贫致富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帮扶一方来说,有几点需要注意。首要是因地制宜。各地情况不一样,转变思路,还得依着地方特色来。适合种植业的就发展特色种植,有山珍土产的就提高知名度扩大销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就发展旅游业……总有一款适合你。找准路子再铆足劲,才真正是“造血”。
  探好航路,还要找好领头雁。以能人为头羊,领着贫困户奔着好日子跑,是很多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先由条件相对好、能力相对强的能人带头,把前路探明了,同时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最后,政策保障要跟上,以政策为兜底,给贫困户以保护伞、安全网,让他们脱贫路上大胆闯,将来也不能刚摘掉贫困帽就转头不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1 22:18:54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