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湖南湘西石油分公司 符文涓
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发言时曾经提到他早年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他建议人们去看看这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虽然没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的影响力大,但确实是值得阅读也是发人深省的作品。
刚听到这部作品时我就有一个很大的疑惑,为什么取名为“透明的红萝卜”?通读之后才发现全文对于“透明的红萝卜”着墨并不多,作者是想借用黑孩眼中“透明的红萝卜”有所隐喻,我大概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大冬天他却赤着脚,光着脊梁;他十来岁却瘦得像只小猴子,他全身是疤像个老红军;他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大脑袋显得随时都可能把脖子压断,他跑起来时只有动作没有速度,两只细胳膊使劲甩动时像谷地里被风吹动着的稻草人……”这些是文中对黑孩最直观地描写,这样一个弱小的形象却没有得到亲人或者是村人的关心,冷漠让他对这个世界和身边的环境漠然。他对别人投来的任何信号都置之不理,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你可以说他无忧无虑,超脱物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他却是可怜和可悲的。别人对他的关心,他只会用转动眼珠子来回应;别人欺负他、殴打他,他也只是逆来顺受……这些种种,表明黑孩已经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感受温情,感觉疼痛。他把自己和这个社会,和他身边所有的人割裂开来,独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能够在水里和鱼虾自由翱翔,能够听懂鸭子们的对话,能够看见常人看不见的景象,所以他抗拒外界的一切,因为这些他都能从精神世界里找回。
对社会无奈的抵抗
黑孩被父亲遗弃,被后娘虐打,他不哭也不感觉疼,而是习惯了用冷漠来回应社会的残酷,以至于他把菊子姑娘和小石匠的关心也一并冷漠对待了。“黑孩,咱不给他们干了,你顶不住烟熏火燎,你这么瘦,流光了汗,就烤成锅巴啦。还是跟姐姐去砸石子儿轻松。”面对菊子的关心,黑孩却恨恨地盯了她一眼,猛地低下头,在菊子手腕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转身跑回了桥洞。与其说他用这种方式来抵抗菊子姑娘的关心,倒不如说他不知道怎么去接受别人的关心。以前,后娘对他只有打骂,村里人也只会对他冷言冷语,到了菊子姑娘这里,他似乎已经不知道怎样去接受这种异于往常的对待,以至于一时间还是惯性地采取以前的方式回应。当小石匠也来关心他拉风箱是否挺得住时,他也连头都没抬,像是没听到一样。我想,他不是抵抗菊子姑娘和小石匠的关怀,而是抵抗这种反常,抵抗自己潜意识里的刻板认知。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嘘寒问暖,至少在他爸爸离开之前,他是坚定地这样认为的。
对缺失情感的追求
有人曾经问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究竟象征着什么?” 莫言说:“大概的意思也许能说出来,说清了也难”。作者没有把“透明的红萝卜”做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也就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揣摩。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象征着黑孩对菊子姑娘的情感表达。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黑孩那么紧张地阻止小铁匠吃掉这个红萝卜,当小铁匠把红萝卜丢到冰冷的河水里,他也不顾一切地钻到水里去找。因为这个“透明的红萝卜”在黑孩眼里是多么得美好,奇妙。但这种美好来得快去得也快,好不容易缺失的情感眼看着能够得到弥补了,但又马上消失在残酷的现实里。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好了以后,就再没来看过黑孩,黑孩心里“透明的红萝卜”消失了,于是他一有机会就去寻找,以至于在别人的红萝卜地里,他拔光了所有的萝卜,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的奇异景象,结果却使他失望了。这个“透明的红萝卜”就像菊子姑娘一样,永远地消失了。
文章的结尾是黑孩因为拔光了萝卜,而被人扒光衣服。“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黑孩,抽抽搭搭地哭起来。”看到这里,不免让人陷入深思,作者是在用老头子的哭泣表达对黑孩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我在想,当黑孩松开了手时,是怎样一种绝望让他这样无所顾忌,也许他真的再也没有什么可顾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