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3|回复: 0

徐万年:从农民工到码头经理 收获 在青岛港找到尊严

发表于 2010-5-31 16:39: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他叫徐万年,45岁,是青岛港的一名农民工。

    20年前,他捡酒瓶子被门卫羞辱;帮人装卸货物,老板一分钱都没给;出门打工,家里连5元钱都凑不齐。“当年遭的罪,我现在想起来都不敢相信。”他说,“那几年,我哪是人呐,连条狗都不如。”

    今年“五一”劳动节,他被评为全国劳模,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经理的职务,新近又被提升为党委书记。码头一线的领导会议,在座的
都是城市人,只有徐万年是一名农民工,但他是这里面最大的领导。

    这部人生的传奇是怎样写出的?“正县级”全国劳模是怎样炼成的?他走出了怎样曲折而深刻的人生轨迹?近日,青岛新闻网记者走进青岛港,经过两天贴身采访,记下了他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他背后发人深省的时代音符……

    编发这篇稿件,我们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副县级”农民工,再到“正县级”全国劳模,徐万年的成长、成才历程是青岛港职工成长成才的缩影,更是当代农民工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一个时代标识。

    懂得了什么叫作“尊严”

    说起他在外面流浪那些心酸事,老徐说,等他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自己写本书。他这一辈子啊…… 刚到青岛港,徐万年处处谨慎,处处留心。看老工人们对他们新进农民工很热情,他心里很不屑,“是不是表面工作啊?表演的。”徐万年心里想。

    时间久了,他感觉这里好像和他以前去过的地方真的不一样。有一次干完活去洗澡,徐万年没钱,一块钱一双的拖鞋也买不起。于是,他动了动脑筋想了个好办法。找来个木头板子,锯开,每个木头板上钉两根绳,自制拖鞋。别人进澡堂都是静悄悄的,徐万年进澡堂那是“诏告天下”。木头板子很沉,落在地上声音特别响亮。后来有个老工人,从家里拿来双旧拖鞋偷偷塞给徐万年。那一刻,徐万年内心潮涌,一个人在外,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感觉到被关心的滋味了。

    来青岛打工第一年春节,他和大部分码头工人都留在青岛港内过。在青岛港有个老传统,所有节日,集团公司领导都要到码头和大家一起过。那一年春节,青岛港当家人常德传握住码头工人们的手,大声地说:“在这里,农民工就是主人!我们都是好兄弟!谁看不起农民,谁就是看不起我爹我娘!就是看不起我!”

    徐万年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叫“尊严”。

    如今提起这些,老徐还是很激动。“你知道吗?一个人的尊严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如今每逢大年小节,公司都会给职工们分礼品。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机关领导,分到手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老徐说,今年五一,公司给列出了礼品清单,有牛奶、花生油、面粉等等,可以随兄弟们挑选。“我家已经摆了好几桶油了,都吃不了,根本不用买,都是公司发的。”老徐高兴地说。这些对农民工细节上的照顾和尊重,老徐觉得很暖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