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回复: 2

[转贴] 回望故乡

发表于 2017-12-5 19:24: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河南信阳石油分公司  管荣玲

    11月9日,立冬之后第二天。阳光灿烂,明媚温暖,远山如黛,近水含情。信阳石油根据市委扶贫攻坚工作要求,选派第二届驻村“第一书记”,我送“第一书记”履新,再一次踏上曾经留下我的足迹的乡间公路,回到魂牵梦萦,割舍不下的故乡。

    明媚的冬日充盈亲情,温暖着“近乡情更怯”的游子的心,知性的山风满含春意,牵拉着“仍怜故乡水”归乡人的衣袖。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田埂,像少女佩戴的翡翠项链,一口口波光粼粼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像蓝宝石镶嵌在广袤原野,白墙灰瓦的豫南古韵建筑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所有一切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都使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亲切。

    故乡,曾经是荒芜、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曾经是千百万乡下人背井离乡,远走高飞的地方,曾经是我年轻时“鲤鱼跳龙门”的起始地。一恍惚,我离开故乡30多年了。如同一只总想挣脱线绳的风筝,漂浮在梦幻般的空中,瓢也飘不远,飞也飞不高。总感觉有一条无形的线,拴在故乡田间的一棵老槐树上,总感觉有一种思乡的情,牵在父老乡亲粗糙皴裂的手中。虽在异地他乡奋力打拼,抛洒汗水,故乡如树之根、水之源、情之渊,永远割舍不掉,忘却不了。

    回望乡村,看到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给乡村带来了发展,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乡村有了田园诗般的生机与活力,心中倍感欣慰。我的父辈为改变我们的命运,含辛茹苦地供我们读书,义无反顾地跳出农门,然后,又让孩子步我们的后尘,融入更大的城市生活,脱离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黄土地,不闻鸡鸣犬吠,难见炊烟缕缕。

    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乡村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十里蛙声,夏夜的萤火虫,黑夜的繁星点点……储存在记忆的硬盘上,成为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乡愁。祖先的生活智慧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聪明才智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曾经苦苦追寻幸福的生活方式,蓦然回首,才发现心中的伊甸园就是今天的美丽乡村。

    故乡的发展,乡村的变化,父老乡亲生活状况的改善,始终牵挂着我深情的目光。虽然工作在距离故乡并不遥远的城市,但囿于忙碌的日常工作,每每回老家、走亲戚,探父母、访故交,多半沉浸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中,无暇欣赏人文巨变的田园风光,无福感受绚丽多姿的季节轮回。

    如今,徜徉在美丽富足的故乡土地上,行走在风景如画的乡村田野间,读的是田园诗行,看的是鸟语花香,听的是亲切乡音,翻开的是新农村的美丽篇章,看到的是充满生机的脱贫奔小康的新希望。我为故乡取得的扶贫攻坚的成就感到欣慰,我为故乡展现的殷实富裕的图景感到欢畅,为自己是一名永远的故乡人感到快慰。

    回望故乡,意蕴悠长。感恩时代,感受亲情,感谢生活,感激过往。作为一名石化人,唯愿故乡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意志果敢,步履铿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打好这场意义深远的扶贫攻坚战,做到早脱贫、真脱贫、脱真贫,描绘气象万千的新画卷,谱写美妙动听的新诗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2 11:34:0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19:05:28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对专页的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