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7|回复: 0

以技术提升应对市场之变

发表于 2017-12-6 15:35: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炼油技术的发展成果喜人。如今,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全球化红利等传统经济活力逐步减弱,我国炼油工业也面临着资源、环保、市场消费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炼油工业应当如何应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提出了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大东
  2016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了7.83亿吨/年,约占世界炼油能力的16%,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石油炼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依靠自主技术可以建设千万吨级的现代化炼厂。但去年实际加工原油只有5.4亿吨,生产汽油、柴油、煤油三大类成品油合计3.48亿吨,炼厂的平均开工负荷为69.1%,产能过剩显而易见。
  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成品油的消费仍然呈增长趋势,但已经出现了变化:汽油和煤油的刚性需求较快增长,柴油峰值已经过去,出现消费下降。2016年的柴汽比降至1.39,预计到2020年,柴汽比进一步下降为1.2,甚至1.1。
  再看成品油质量,我国成品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由于全国供应国Ⅴ标准汽柴油的时间提前了1年,我国已于今年执行了国Ⅴ标准。同时,北京市于今年1月开始执行京Ⅵ标准,这一标准要求汽油中苯、芳烃、烯烃含量大幅降低。油品质量升级还在持续,我国将于2019年执行国Ⅵ车用汽油A阶段标准和国Ⅵ柴油标准,到2023年将执行国Ⅵ车用汽油B阶段标准。
  国Ⅵ标准汽油与国Ⅴ相比,硫含量的指标没有变化,仍然是10ppm,与欧Ⅵ标准是一致的。汽油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苯含量和芳烃含量:苯含量从1%下降至0.8%,略低于欧Ⅵ标准(1%);芳烃含量从40%降至35%,与欧Ⅵ标准相等;烯烃含量则要求从24%,下降到A阶段的18%,再下降到B阶段的15%,逐步接近欧Ⅵ标准(10%)。
  国Ⅵ标准柴油与国Ⅴ相比,硫含量仍然为10ppm,与欧Ⅵ标准持平;多环芳烃含量从11%下降至7%,略低于欧Ⅵ标准(8%)。从国内实际生产的装置情况来看,由柴油加氢装置将产品中多环芳烃含量降至7%以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今后我国炼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控制炼油能力过快增长的同时,努力调整装置和产品结构,更加高效地利用石油资源,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和油品质量升级,降低柴汽比,加强油化结合,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
  要想完成上述任务,我们需要去探索炼油工业今后的发展路径。
  作为企业,首先要考虑未来炼什么油。现在我国所加工的原油中,进口原油占比已经超过65%,今后这个比例还会上升,因此炼什么性质的原油,我们必须要从全球剩余可采储量来考虑。
  从全球来看,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可供很长时间使用,但质量在变差。世界原油质量呈现出含硫和高硫原油比例增加、重质原油比例增加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原油产量39.14亿吨,其中含硫和高硫原油占75%。全球剩余可采储量中硫含量大于1.5%的高硫原油约占70%。
  无论是从资源的角度,还是从效益的角度看,炼制劣质原油是炼油工业今后必然的选择。为应对这样的市场变化,炼油工业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升石油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燃料生产、多产汽油、油化结合等关键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