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回复: 0

吹唢呐的人

发表于 2017-12-10 18:41: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页/每日好诗
吹唢呐的人
作者: 楚歌 2017年12月07日09:48 浏览:2122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


这个本来很平静的道口开始有了波涛的暗涌
炙热的阳光滑过树梢上每一片绿叶的掌纹
落在吹唢呐的人身上,弹起一缕悠长的紫烟
那个人体格壮硕,须发飘逸,神情隐秘
绝不会缺少大师的风范举止
他在自己营造的埋伏里不能轻易的拔出锋利的刀刃
他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倾倒心里不断郁积的雨水
向一只席地而坐,仿佛还在聚神凝听的狗
灌输着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无法道破的天机
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他分明在向一只聒噪不止的蝉
表白,他并不是传说中那个凑数字的竽?
我想他还应该是一只掉队的鹦鹉,或者是
一只任性的舞蝶,至今也无法找到归途
他的溪流正在被一块碎石梗阻
已经无法汇入到翻滚的江河
他的队列之所以弃他而去,正缘于
他们要赶往一只马匹最后的黄昏
正在用曼妙的颂词给这个纷繁乱杂的俗世
镀上一层明艳绝仑的釉彩
2017-07-20






点评



唢呐演奏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婚丧嫁娶,赶大集,唱大戏都少不了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现如今这种喜庆的表演方式正逐渐被现代的流行元素所代替。《吹唢呐的人》一诗,揭示了当代唢呐人的这种纠结,尴尬的境遇。 诗歌一开头,诗人对唢呐的声音有很象形的描述:“波涛的暗涌”形容唢呐声一波一波的起伏,震荡,在耳畔,在心房。而“体格壮硕",则暗示唢呐人对唢呐表演的充分驾驭能力。“须发飘逸",是诗人用大师的外在形象,透出他内在的修为,让人肃然起敬。 “他在自己营造的埋伏里不能轻易的拔出锋利的刀刃”,这多少有点像作茧自缚。这一路虔诚的祭奠,饯别,这一路的剜心之痛都埋伏在唢呐人的甘愿里。 “他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倾倒心里不断郁积的雨水",与前面的 “炙热的阳光";“悠长的紫烟"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水火相淬里的挣扎,呜咽,哀怨,通过一只唢呐恣意倾倒出来。唢呐人不知道他此时此刻的难过应该说给谁听,谁又是他高山流水的知音?是“一只仿佛聚神凝听的狗",还是“一只聒噪不止的蝉"?诗人形容唢呐人是“一只掉队的鹦鹉”;“一只任性的舞蝶”;“他的溪流正在被一块碎石梗阻"。这是唢呐人与现实之间的难处,是无法逆转的大势所趋。 “他的队列之所以弃他而去,正缘于他们要赶往一只马匹最后的黄昏"。这是唢呐人的痛点。“他的队列",是一部长长的乐器家族史。从上古的陶笛兽骨,到现代的萨克斯、排萧、钢琴。而 “一只马匹最后的黄昏”,则暗喻马匹耕种,拉车,乘骑的时代将彻底的退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正在用曼妙的颂词给这个纷繁乱杂的俗世 镀上一层明艳绝仑的釉彩"。这个世界从不缺少赞美它的声音,大到江河湖海的澎湃发声,小到雪落枝头的簌簌细响。而那一层明艳绝伦的釉彩,附着在俗世的表面,必然会遮蔽一切古朴的和纯真的。这,是喜,是悲?而对于那些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文化,是否真的可以被某些事物所替代?从而被彻底的封存于历史泛黄的某一页?(点评网友:弱若儿)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主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