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煤矿员工王维生的低碳“三字经”size] 4月20日,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到底离煤矿员工有多远?6月1日,笔者走进了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云驾岭煤矿洗煤厂洗煤系统机电维修班的机电维修房,目睹了一线员工的“低碳生活”。
走进机电维修房,笔者看到班长王维生正在拆卸洗煤系统使用的节能照明灯。当他知道我的来意后,笑着说:“什么低碳不低碳的,我们就知道把活干好,多节约点儿,少浪费点儿。”他将灯内的可控硅和电容元器件重新进行了组装,之后把其中的一盏拿出来,安装到一个灯座上,灯亮了。王班长对笔者说:“你可别小瞧了这盏节能灯,新的时候,要价值800多元。以前,损坏的灯都扔掉了。可是,你知道,这灯内部电容介质於出后对空气污染很大。我就想,怎么样才能变废为宝。这不,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现在我知道如何将一个损坏的灯变成一个好的灯了。修这盏灯仅花去几十元的材料费,现在它可以重新‘上岗’了”。
“前两天,我们班组每个人获得厂区200元材料节支奖。‘旧配件,不要扔,修一修,还能用’这是班长常挂在嘴边的‘三字经’。”员工李清和骄傲地向笔者介绍。
“不只有‘三字经’,他还有‘三笔帐’。他常跟我们算经济账、健康帐、幸福帐”。杨彦昌接着说。
“看来王班长的‘三字经’没白念,‘三笔帐’没白算。”笔者不由得赞了一句。
“如今,材料费用全部承包到了班组,分摊到了个人身上,材料费就是咱员工的血汗钱,咱要尽到责任心,对得起咱机电班组20名员工兄弟。再说,下脚材料和旧配件随意扔,既对环境有污染,又不符合文明生产,安全施工的要求。咱得对安全负责,对健康负责。”王维生认真的对笔者说。
“机电班组担负着全矿洗煤系统运输维修工作任务,所管辖的机电设备大大小小200台,使用材料达数百种之多。稍不留意就会把几十元甚至几千元材料费丢掉。班长在完成厂区交给的检修任务之后,总是想方设法挤出一些时间从事他的‘第二职业’,对回收回来的废旧设备及材料进行挑选,加工。有着15年机电工作经验的他,对车、钳、铆、焊、电样样精通,在他眼里没有完全废旧的物件,只有放错地方的物件。”员工许爱富连珠炮式地向笔者介绍。
笔者看到,在机电维修房的一角,放着100多种经他修理过可以再利用的配件。在另一角,一只废油桶里还浸泡着上千颗旧螺丝钉及螺帽,也是他和班组员工们一起收集起来的。
“真是位好管家。”笔者再次称赞。
“平时工作勤快一点,业余时间多钻研一点儿,废旧物品多修一点儿,环境污染才能更少一点儿,健康才能多一点儿,材料费才能少花点儿,绩效工资才能多分一点儿,幸福生活才能离我们更近点儿”。王维生一连串的“点儿”,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通过采访洗煤厂厂长赵进京笔者了解道,今年1至5月份,王维生修手拉葫芦20件、防爆照明灯和新型节能灯50台、废旧皮带再利用700余米,为洗煤厂节省材料费近20万元。为此,机电班还获得了奖励。他向笔者透露:“王维生‘念经’念出了效益,‘算帐’算出了甜头。别的班组也都积极行动起来,效仿他的做法。我们也正准备将他的低碳节能经验,在洗煤厂全面推广。”
笔者感悟:像王维生一样,许多班组员工的嘴上从来没有挂过“低碳”,可他们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扎扎实实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虽然称不上绿色生活的宣传者,但他们是绝对称得上绿色生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为低碳减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更多的像王维生一样,常念“三字经”,常算“三笔帐”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低碳生活离我们班组员工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