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80|回复: 0

劳动话题:用温情打造心灵港湾

发表于 2010-6-1 15:47: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实现体面劳动。

    全总的通知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因为最近在一些地方,有些年轻的务工人员,由于心理原因发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有的甚至轻生。这些悲剧的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震惊。问题发生了,企业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心理学角度追问,年轻的员工为何有这些举动,并且轻薄自己宝贵的生命?专家认为,这反映了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共同的心理困惑,那就是融入城市的艰难。

    笔者以为,对发生在这些务工人员身上的事件,特别是那些自杀事件,需要从社会大背景和个体脆弱的心理两方面进行剖析。

    从社会层面看,这些事件反映了少数年轻员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无奈与绝望。这些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因身份、户口等诸多尴尬无法融入城市,加之企业苛刻的管理和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恋爱情感方面的问题,“叠加效应”使他们对前途与人生失去信心,最终选择自杀。这警示我们,必须加快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打开通道。

    从个体分析,是极度的脆弱心理断送了他们年轻可爱的生命。心理学认为,导致一个人自杀的主因是产生环境适应“不良症”,丧失根据环境变化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从而滋生抑郁、苦闷、孤独心情,并最终不能自拔走上绝路。而酿成这种“不良症”,又与竞争加剧、就业压力、挫折教育及社会温情缺乏、个人价值观的扭曲等密切相关。比如,在有的企业里,跳楼自杀员工尽管来自农村,但自幼也是在爹妈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当他们远离父母独闯世界,便失去了挡风遮雨的港湾,一旦艰难困苦袭来便感不堪重负。又比如,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如今世风、人情比较冷漠,这使得有心理缺陷的打工者更感孤独、无助,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虽同住一片屋檐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之间很少进行沟通,当然,也就谈不上交流。

    有鉴于此,专家指出,防范悲剧发生的心理疗法是多送温暖。年轻人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心理学上叫做人格塑造。有的人在困难面前能挺直腰杆,属于健康人格;有的则被压垮,这属于缺陷人格。对具有缺陷人格倾向的人,要多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心态和健全的心智,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勇敢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同时,要大力构建社会友情与友善的港湾,企业要关爱员工,领导要亲善员工,员工之间要互助友爱。如此一来,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就会形成相互关怀和帮助的机制与氛围,而这,无疑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