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2|回复: 5

(反方)只有努力提高自己,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发表于 2017-12-12 19:14: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江苏一家煤矿举办了一次工程师竞聘,尽管竞聘的整个程序非常严格、公平,但职工们还是不买账。其原因是两名竞聘成功者虽然理论水平高,却实践能力差,生产中出现疑难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而该公司领导却说,举办公开竞聘就是为了广纳人才,给那些基层的技术工人一个展示平台,可这些实践能力强的基层技术工人因为理论知识欠缺,觉得考不上,干脆就不参与考试,于是公开竞聘成了“会考不会干”与“会干不会考”两极分化的畸形状态,致使好事变成了尴尬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企业的晋升制度固有弊端和缺憾,但与职工个人本身重实践轻理论的潜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化工厂,他刚毕业被分配在仪表车间工作,基层一线三班倒的艰辛让他疲惫不堪。为了能早日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他积极参加公司通讯员选拔,由于自己学历低,没有写作基础,但为了在几十个通讯员中脱颖而出,他背诵成语词典积累词汇量,加班熬点研究写作,经常为写好一篇稿件,熬到三更半夜,累了就抽两支烟,乏了就喝泡杯浓茶提提神,那几年他从没睡过个囫囵觉,一天能抽两、三盒香烟,头发几乎脱了一半。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凭着写的一手好材料,成长为公司的宣传干事、内刊编辑,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他说,文章上稿最多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每次机会到来的时候,他正好有能力抓住机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面对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严峻趋势,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企业新时期的技术需求;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的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均衡发展。也许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至少通过行动让自己的能力生长、翻倍,通过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只有这样,机会来了,方不错过。
若想成功,除了努力,别无他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7 19:30: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2 09:20:23 | 查看全部
张丽老师文笔不错,这篇稿的缺点是论点与论据不在一条线上。你的论点:笔者认为,企业的晋升制度固有弊端和缺憾,但与职工个人本身重实践轻理论的潜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举的事例却与重实践 轻理论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7 15:01:59 | 查看全部
张老师记得回头看编辑点评,按规定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9:40:47 | 查看全部

Re:(反方)只有均衡发展,方能健康成长

最近,江苏一家煤矿举办了一次工程师竞聘,尽管竞聘的整个程序非常严格、公平,但职工们还是不买账。其原因是两名竞聘成功者虽然理论水平高,却实践能力差,生产中出现疑难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而该公司领导却说,举办公开竞聘就是为了广纳人才,给那些基层的技术工人一个展示平台,可这些实践能力强的基层技术工人因为理论知识欠缺,觉得考不上,干脆就不参与考试,于是公开竞聘成了“会考不会干”与“会干不会考”两极分化的畸形状态,致使好事变成了尴尬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企业的晋升制度固有弊端和缺憾,但与职工个人本身重实践轻理论的潜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笔者认为,一个人若想成功,天赋和机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本身的整体综合能力,说白了就是要文武双全、理论+实践双合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大都做不到两者兼顾,均衡发展,尤其是基层一些技术人员,总觉得能靠一手高超的操作技能吃遍天下无敌手,忽视了理论学习,造成严重偏科拉低整体能力,与成功擦肩而过。
举个例子,我朋友在一家化工厂工作,他从事焊工行业十余年了,论焊接技术,在他们公司来说他也算个大拿。然而他竟然在公司的焊工技术比武中榜上无名。由于考虑到基层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普遍不高,那次比武实操成绩占据80%的比例,理论占据20%,以朋友的技术来说,只要他在理论中过了及格线,挺进前三十拿九稳。然而就是这样朋友他也只取得第五名的成绩。事后,他后悔的说,实操成绩他是排列第一,可就因为理论知识欠缺,只考了30分,致使总成绩“滑铁卢”了。
的确,我们每天疲于应付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确实辛苦。但只要我们挪出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每天学习半小时,日积月累的沉淀,理论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尤其是面对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严峻趋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只有理论实践均衡发展,才能适应企业新时期的技术需求,更好的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只有补足理论知识上的补足,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技术与企业的转型发展相结合,通过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能力生长、翻倍。
只有这样,机会来了,方不错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9:45:41 | 查看全部

回 3楼(敬业心) 的帖子

恩恩,已做修改,请老师审核。


非常喜欢这种点评的方式,从连老师给出的意见中能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