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1

有一种激励叫“放手”

发表于 2017-12-13 09:10: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一种激励叫“放手”
来源:工人日报
曲欣悦 2017-12-13


(本版漫画:赵春青)
作为一名普通职工,不承担具体生产任务,不需要按时上下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张戟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企业只要求他做一件事:让“奇思妙想”自由迸发,为企业发明创造。作为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戟累计提出、参与创新改进600余项,是企业里第一个通过创新解决关键问题的普通工人。
张戟在创新领域获得的累累硕果,有赖于他活跃的思维,也得益于企业提供的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
放手能够让创新人才获得充足的问题资源。张戟是企业的一名电工,但他的创新成果辐射了各个生产环节。这是因为,他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班组、生产现场去发现、收集问题。对于爱思考的人来说,问题就是资源,就是创新的突破口。
从问题出发,围绕解决问题制定创新计划,合理分工,张戟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张戟工作室也通过技术交流、创新讲堂等把创新意识带到了一线,带动了更多的职工参与创新。
放手也让创新人才在工作中更有积极性和获得感。企业对于张戟工作室的管理方式看似“无为而治”,其实也是尊重职工的创新意愿,让职工从兴趣出发,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潜能。张戟虽然不用按时上下班,但他的脑袋一直在“运转”,为了解决难题也常常废寝忘食。但张戟说:“这就是我想做的工作,一点儿也不苦。”
时下,创新驱动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之一。但一些企业在推进创新过程中,要么从立项到应用一手包办;要么把技术创新交给外部机构,不敢让自己的职工发挥主动性。实践证明,这不仅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时还可能将一些创新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
试想,如果张戟工作室的每项任务都是像企业下派生产指标那样制定绩效考核、设定改良目标,他还能有时间去重视那些“不受重视”的问题,从中获得创新灵感吗?
当然,给创新人才足够的自由,不是让企业做“甩手掌柜”,而是让企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发现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激励上。
首先,企业要能够打破学历成见,善于发现像张戟一样有强烈创新意愿和能力的一线职工。其次,要让有能力的职工有机会接触核心技术,参与技术攻关,甚至在其中“挑大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培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要对创新失败有更大的容忍度。创新是一个积累、尝试的过程,失败和出错在所难免,唯成果论英雄,并不利于保护职工的创新积极性。此外,企业也需要给予创新人才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更能体会到自身价值以及不断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16:31:0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