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6|回复: 0

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造像

发表于 2017-12-13 17:19: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图1宋代灰白釉弥勒造像_b

图2清水晶弥勒坐像_b

  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镇江 王玲

  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其有两种身份,即现在为菩萨,未来将接替释迦牟尼佛之佛位。其形象多样,最常见的是五代浙江奉化僧人契此(俗称布袋和尚)形象。

  布袋和尚,又名布袋弥勒,原名契此,历史上确有其人,唐末至五代时明州奉化(现浙江宁波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据《宋高僧传》记载:释契此,浙江四明人。身体肥胖,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却又是空的。有偈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尊称其为弥勒转世。北宋元符元年(1098),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布袋和尚塑像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至此天下寺院开始供奉布袋和尚。很多寺院的弥勒殿都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是布袋和尚最好的诠释。

  宋代灰白釉弥勒造像(图1),1999年江苏镇江电力路金江花园工地出土,高7.9厘米,弥勒圆顶光头,肥头大耳,满脸堆笑,身披袈裟,袒露胸腹,双手捧肚,站立姿势。

  清水晶弥勒坐像(图2),1973年江苏镇江两清办公室移交,高6.7厘米。弥勒圆顶光头,满脸堆笑,身披袈裟,袒露胸腹,右手持念珠,左手持一布袋,游戏坐姿,雕铸精美,形象生动。

  这两件造像皆为布袋和尚造像。汉传佛教造像中常见的大肚弥勒皆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其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提醒世人学习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宋代以降,佛教向深入发展。佛教中国化、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征更为浓厚,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士崇奉佛教者比比皆是,上自皇室、公卿官僚,下至普通平民百姓,信仰佛教蔚然成风。这位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化身形象与早期端庄秀美的弥勒上生菩萨像及庄严静穆的下生成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且这一佛祖形象的出现,说明宋代以后佛教已深深融入到了世俗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