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回复: 1

[转贴] 城市拆建引发的小思考

发表于 2017-12-14 20:18: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华北油气分公司 赵楠                              

    远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犹如一个个巨人般挺拔着骄傲的身躯俯视着城市的车水马龙。“请广大市民支持政府决定,尽快完成搬迁工作”,广播里面的一条插播广告打断了我的观赏。

    最近几年,郑州因为修建地铁、城市发展等等一系列看齐一线城市的规划,让它很难找到旧时的影子。有些时候,一个旧街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而是一段记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

    黑格尔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我们生活的城市,就像是由这些音符谱写的美妙乐曲。只是与音乐不同,人类可以创作无数的新音乐而不影响旧音乐的存在,因为旧音乐并不占用空间资源,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化。但是建筑因为裸露的原因,会受到风雨的侵蚀,人为的破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老化。更大的问题是,老建筑占用着一项宝贵的资源:土地。这个在当下很多人看来,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只有繁华的商业广场才是符合时代的建筑,而非一片看上去破旧不堪颓废凌乱的老建筑。

    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里面提到: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且发展的结果决不应该损害统一,而要使之更完美;决不应该损害和谐,而要使之更协调;早期结构上的完整性应该融合在以后建设得更完整的结构之中。

    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是一部可供瞻仰的活的文字,是城市历史的直接体现和证据。所以,有时候,我很难理解一些自相矛盾的拆建行为。比如有的城市一边想方设法申遗,希望获得类似“历史名城”“千年古城”的美名,另一边却在肆意地拆毁那些古建筑。有时候看着某些东西的消失,尤其是参与过你成长的,不仅仅是失落,更是儿时记忆载体的逝去。

    当然,拆迁改建并不是现在才发生,它是时代进步、历史发展无法绕开的一个课题。解放初期,由于历史的局限,就连我们引以为傲的首都北京也曾面临过“破旧立新”的尴尬。幸运的是,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和制止。“守得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府已经从保护环境辐射到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保护精神文化上的东西,也已经成了城市改建的重要课题。就像帕特里克.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写的那样: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时光荏苒,古建筑的经典在时光的洗礼下更加熠熠生辉,因为那是穿越数百年的厚重与静美。你看,夕阳透过花窗花格,斜斜地洒落一地金色的碎片,雕花栏杆被拉长的影子兀自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继续延续着古建筑的传奇。

    让我们一同守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和建筑遗址,唯有此,才可以在历史与现代,在厚重和繁华中传承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0 07:06:1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