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回复: 0

这四个人曾经撑起清华半边天,无论谁提起都会十分敬仰

发表于 2017-12-15 15:06: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1925年,清华设立研究院,由于经费问题,这个研究院只设立了国学研究院,而国学研究院邀请的四个导师,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年,但开创了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尚,其研究精神成为清华英才辈出的重要来源。
这四个导师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初,由吴宓担任筹备主任,最早清华校长曹云祥找到胡适,希望胡适出任教授,而胡适自认为自己学识和资历尚浅,推荐了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于是,吴宓就先在北京见了王国维,王国维感于吴宓心诚,在获得清帝溥仪的同意之后就同意了。
紧接着,吴宓马不停蹄赶赴天津拜谒了梁启超,梁启超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并向曹云祥推荐了陈寅恪和赵元任。
在是否聘任陈寅恪的问题上,曹云祥都有些犹豫,因为彼时的陈寅恪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名气,而且也没有取得任何博士头衔。而梁启超却极力推荐,并且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随后就顺利聘请了陈寅恪。当时仅仅是而立之年的赵元任已经是哈佛大学任教,并且有着博士头衔,赴清华任教也是利索当然,而且赵极其擅长音韵学。

有了这四个人,清华的国学研究所就办了起来,虽然仅仅存在了四年,但是完全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而设计的,研究院在招生、学习和毕业等环节上,操作规程都十分严谨,奠定了中国国学学术独立的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