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回复: 1

形成留住人才的软优势

发表于 2017-12-15 22:35: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形成留住人才的软优势
2017-12-15 00:00
吴永扬
  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焦裕禄为治理风沙、水涝、盐碱“三害”,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听说农业技术员准备离开兰考,他拖着病痛的身体赶到火车站,把一抔兰考“沙土”赠给农技员,嘱咐他“想兰考就看看这抔沙土”,农业技术员感动得留了下来……焦裕禄“抔土留人才”的故事,充满着价值关怀和情感力量,对于做好人才工作仍有启示借鉴意义。
  当前,“送钱”“送房”“送户口”,城市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在区位、产业、资金等硬优势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答案就在于形成“软优势”,在价值认同、制度体系、自然环境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价值的认同、情感的共鸣,最能打动人心。人才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深耕细作、向深处用情,既要有“千金市马骨”的诚意,也要有“千年等一回”的耐心。有一位邳州籍的著名半导体专家,我们多次邀请都因没有产业基础而回绝。我们不甘心、不死心,每年抓住清明回乡祭祖的机会,邀请他参观邳州产业发展的点滴变化,阐述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长远规划。后来他终于被感动,决定回家乡创业。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如今,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贝·费尔也在邳州建立了工作室,邳州集聚起半导体上下游企业30多家。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高处”不应简单理解为大城市、大平台和高薪酬,广阔的事业空间是“高处”,“清”“亲”新型政商关系是“高处”,细致入微的服务也是“高处”。我们打破以往只注重重金奖励的路径依赖,更加注重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政策和服务的精准化,做到人才、产业和资本深度融合。政府部门不越位、不缺位,需要的时候无处不在,不需要的时候无声无息,让人才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人才竞争力。美国学者佛罗里达指出,创新人才喜欢的居住地不一定是有大机场、大超市的地方,而是文化氛围良好、具有浪漫情调、便于生活的地方。每个人才心灵深处,都充盈着“诗意栖居”的追求和向往。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涵养着“春有百万水杉直冲云霄,秋有遍地银杏尽带金甲”的生态环境。一位“千人计划”专家选择从比利时落户邳州创业,就是看上这里“很像比利时的鲁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打造“软环境”、释放“软优势”,弥补物质力量的不足。当人才能够感受到价值认同,能够获得施展才华的制度保障,能够找到心灵的安放之处,才能形成对人才的持久吸引力。
  (作者为江苏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8 13:25:05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