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7|回复: 1

没有艰苦奋斗 哪来波澜壮阔?(青年观)

发表于 2017-12-19 14:39: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没有艰苦奋斗 哪来波澜壮阔?(青年观)
魏哲哲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9日   18 版)

  不久前,一份高校消费趋势榜单“出炉”:过去一年,全国大学生“剁手”指数攀升,来自在校生的订单已占17%。更早之前的一份调查同样引人关注,“社交与娱乐”和“形象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方向,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等。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之变,与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转变相呼应。物质高度丰富,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一些大学生为了提升能力、拓宽视野,在时尚、旅行等方面有了更多消费。他们宣言:“不是爱慕虚荣,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应该说,这种更前沿的消费方式、更前卫的消费观念,本身无可厚非,它是年轻人选择的自由,也是时代风貌的直接反映。
  投资自身是明智的,但如果过度透支现在,就变成给自己挖坑了。有必要提醒一句,大学生超前消费要适可而止。消费习惯不仅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还关系年轻人修身立德的过程。且不说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多是父母的钱,过度追求超前消费无疑会给家长带来负担,更重要的是,大手大脚花别人的钱,很容易形成不良心态。首先可能消弭奋斗精神,过于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惰性。所以即使一些富豪,也不敢随便给孩子太好的物质条件。其次,一些不合理的消费会让整个家庭陷入情感危机:要钱父母给,觉得理所当然;若不给就心生埋怨。伸手习惯了就难自立;埋怨于孝道有亏。
  殊不知真正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几次旅游、几瓶高档化妆品就能解决的问题。要知道,知识是最好的化妆品,也是真正强壮筋骨的良药。分清主次,就不会太纠结要不要下那个自己都有些肝颤的订单。
  事实上,社会公众对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关注,背后正是对其能否艰苦奋斗的担忧。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父辈嘱托的背后是深厚的人生积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记录了青年习近平的人生选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想到的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个从小在北京长大的15岁少年,孤身来到那被群山阻隔、多风少雨的荒僻之地,劳动和生活中有多少困难、多少问题需要他去面对、去解决!”
  吃苦的过程,也正是思想成熟、内心丰盈、灵魂升华的过程。正是这些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不断锤炼着品格,磨砺着心性,才能最终给人以脱胎换骨般的自信与从容。
  最近一句网络流行语也不乏劝诫之意: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安逸和潇洒。青年时光非常宝贵,错过了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变得单薄,就像小溪里的鱼,难以理解江湖的波澜壮阔。只有经历了激情奋斗和顽强拼搏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无悔的回忆。
  新时代新征程,能拼搏敢吃苦,仍应是年轻人受用的人生信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22:11:53 | 查看全部
新时代新征程,能拼搏敢吃苦,仍应是年轻人受用的人生信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