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杜鑫)“清仓大甩卖,挥泪大减价”“最后两天,疯狂处理”……这样的促销标语常见于街头闹市,很多市民对此并不陌生。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北京街头走访发现,多家打着清仓噱头的促销门店,甩卖了很长时间也没甩完,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
“我在这卖了1个多月了。”12月13日,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一家名为“景德镇名瓷”的甩卖店店主告诉记者,这个门面房原来的租户到期了,新租户又没谈妥,他趁着空档期租金便宜来这售卖瓷器。 |
该店门口贴有用红色大字写的标语:“回笼资金,半价清仓”,门店内部多处悬挂“最后两天,打包撤场”的标语。不过,该店店主告诉记者:“最后两天”只是促销标语,“卖到什么时候,要看新租户什么时候来。” |
相比较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甩卖店,同在安定门外大街的一家羊绒服装店则是“蹲点式”甩卖。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这家羊绒服装店在这里开了四五年了。 |
记者看到,该店门口贴着醒目的“清仓赔钱甩”标语。玻璃门的扶手上还挂有一个喇叭,循环播放着促销口号,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如此“专业”的叫卖其实并不需要商家亲自张嘴,网络上就可以下载,有网站号称拥有多达2万条叫卖录音。 |
实际上,类似的清仓甩卖,遍布全国多地。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清仓甩卖,其实是将商品价格提高几倍后再打折,有的甚至把假冒伪劣商品混入其中。 |
记者在上述瓷器店询问一套标价为1500元的瓷器的出售价格,老板开价500元,后又表示“诚心要,200元。” |
浙江台州的罗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此前在一家“最后一天清仓”的服装店买了一件衣服,没有想到刚穿一天就有地方开线了。 |
对于清仓甩卖,一些消费者表示并不在意促销的真假,便宜就行了。“30元一双皮鞋,穿坏了也不心疼。”12月14日,在北京立水桥南地铁站附近的一家皮鞋甩卖店购物的陈先生说。 |
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清仓甩卖总是没完没了,分不清真假,“即便遇到真的清仓,也会下意识觉得是假的”。 |
针对“最后两天”没完没了的现象,有律师早在10多年前就曾表示,商家“最后两天”的促销方式,如果不属实,涉嫌虚假广告,工商部门应对其进行处理。而《零售商品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则明确规定,零售商不得虚构清仓、拆迁、停业、歇业、转行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 |
可是,10多年过去了,清仓甩卖的标语在大街小巷仍不鲜见。记者12月7日、12月15日曾两次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询问相关情况,均未获得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