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回复: 1

冷水洗,皮肤更耐寒(健康之道·冬日保健②)

发表于 2017-12-22 09:11: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冷水洗,皮肤更耐寒(健康之道·冬日保健②)
2017-12-22 00:00
孙丽蕴
  冻疮是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而引起的局限性红斑炎症性皮肤损伤,至春季转暖后自愈,但转年冬季易复发。
  天气寒冷,身体末梢及暴露于外的皮肤,如手、足、鼻尖、耳廓、耳垂和面颊部等保护不足时,好发冻疮。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组织损伤。戴手套、穿鞋过紧,造成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易诱发冻疮,部位多见于手指、脚趾、脚掌外缘。患心血管疾病、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营养不良者,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冻疮。
  1.保持屋内温暖,减少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时间,冬季避免在室外潮湿环境中长久站立工作。
  2.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保持所处局部环境干燥。
  3.衣服鞋袜宜穿着温暖、宽松、舒适,保持干燥,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更应戴手套、棉鞋、帽子、口罩,可适当涂擦防寒用品。
  4.在室外长时间工作时,宜经常揉搓按摩手、脚和耳朵,保持局部血液循环畅通。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冻伤?
  1.冷水浴。从炎热季节开始进行冷水浴,用冷水洗脸、洗足,坚持到寒冷季节,以增强抗寒能力。
  2.手足冷热交替刺激,提高耐受性。手足冻疮患者每年冬天开始用冷热水交替泡手足,热度40℃左右,冷度不低于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
  4.积极治疗影响血液循环的原发疾病,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
  5.有过冻疮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以前,提早服用一些能改变远端末梢循环的药物,如维生素E等。
  受冻后,宜逐渐加热,如用温水而不用过热的水浸泡;或用干搓手、面,以雪来搓手、面等逐渐加热的方式,而不宜立即着热,或用火烘、热水烫洗等暴热复温法,以防溃烂成疮。
  发现冻伤后,去医院前,紧急的冻伤急救措施包括:1.可少量饮酒,或姜糖茶等热饮,促进全身血液循环。2.冻疮未溃发痒时,切忌用手搔抓,以免破损;而已经破溃者,更应注意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防止反复感染,加重病情。3.对于冻疮未破溃者,可用冬瓜皮200克,或茄子梗30克,或鲜松针50克,煎水洗患处,每日1次;对于冻疮已破溃者,可用黄柏30克,炒炭研面,加香油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
  (作者系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6 11:38:19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