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4|回复: 0

师徒两钳工 同登劳模榜

发表于 2010-6-3 17:2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师徒两钳工 同登劳模榜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探访记

      在我市今年受表彰的8位全国劳模中,有两位来自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公司在一届劳模评比中诞生两位全国劳模,在运城历史上绝无仅有。他俩,一个叫张峰杰,一个叫薛金良,都来自该公司模具分厂,而且是师徒关系。这是偶然,还是必然?5月13日,记者专程到该公司采访。
      一个爱揽“瓷器活”,一个被誉为“点子王”,产品合格率均达999‰
      张峰杰,37岁,中共党员。自从2003年10月获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类第一名后,他这几年专爱揽“瓷器活”,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2006年12月,在该公司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中,创新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解决了大型模具的毛刺超差难题;2007年9月,对大型复冲模具的导向系统进行改进创新,解决了模具冲裁的稳定性和修理中的不易拆装问题;2007年7月,手工操作取出了多台数控机床中折断的钻头或丝锥,并通过技术创新使钻头折断率从原来的10%降低到3%~5%;从2007年开始,带领其他技术工人对大型模具滚珠导向系统进行改进,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两倍以上,产品精度大幅提高,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8年,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良,实现了模具关键零部件的模块化和高精度,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降低了模具加工、维修成本;2009年,再次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良,将模具制造周期又缩短了10%~15%……参加工作16年,张峰杰完成工装模具3000余套,产品合格率达999‰,先后圆满完成十余项技术攻关,为该公司适应市场快速发展和高性能产品的要求作出了突出贡献。
      薛金良,32岁,中共党员,曾是张峰杰的徒弟,现在是独当一面的钳工高手,是新制模具、修理模具班的班长,这几年为公司技术创新出了不少好点子,被誉为“点子王”。2008年,该公司从加拿大进口的30多件产品因运输受损,退回产品会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大家都很为难。站在这些“受伤”的产品前,薛金良左看看、右瞄瞄,手工修复了这批进口产品,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2009年,薛金良出点子与工友们一起对模具进行了一项技术改进,使模具生产效率提高了10%,并降低了模具意外损坏的可能性,年可节约资金24万元。平时,薛金良还有一些绝妙的小发明。比如,用螺栓、螺母做成一个简易的千斤顶,一个人就可完成平时几个人才能完成的模具组装。再比如,他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了造成产品光滑度不够、毛刺较大的一个原因,并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厂的一位工友。这名工友根据薛金良的提示改进了操作办法,使产品的毛刺问题得到解决,乐得直说:“准,太准了!”薛金良不光脑子活、点子多,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超一流的。2009年,他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产品图纸要求两个部件的配合间隙是0.03毫米,薛金良加工出来的产品,两个部件的配合间隙锁定为0.02毫米,实现了由上届季军到本届冠军的突破。
      企业倡导极致文化,员工追求极致技能,拔尖人才层出不穷
      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优质的作物,良好的环境才能催生优秀的人才。永济电机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高性能电机,在电机这个领域内始终坚持“要做就做世界最好”的目标。为实现把产品做到最好这一极致目标,该公司提出“做精品需要精品人”的建厂理念,经常在员工中开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
  “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就是员工上岗前要接受规范作业、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会干”;员工会干了,接着要接受强化技能、提高理论、标准化作业、提高优等品率培训,确保“干好”。近年来,该公司先后编制完成作业指导书1062个产品(工序)770份(种),先后培训1万余人次。在员工之间,师带徒、老带新蔚然成风。
      该公司还建立了两年一度的职业技能比赛制度,并对在本厂及全国、全省、北车集团、全市各项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各种奖励,激励员工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目前,在该公司技术操作岗位,高级工及以上人员达1038人,占总人数的45%。2008年,西门子公司专家来永济电机公司考察,当看到该公司高精度的模具时,务实的德国人惊呼中国人生产的模具比西门子生产的精度高,当即提出购买意向。
      基于这种文化,除张峰杰、薛金良两位全国劳模外,永济电机公司还诞生出尹成国、王金贵、万荣华、赵国存等一大批技能一流的员工。他们,在全国性各种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公司带来了很多荣誉。薛金良说:“公司里有很多员工都具备成为‘全国劳模’的实力。”
来源:运程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