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肖铭
唐代诗人王建的“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钱钟书的“卷袖围裙加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每当我品读这些诗句,内心充盈着感动的情怀。女子,卸下红妆,套上围裙,在厨房精心侍弄繁杂的食料,火苗“突突”跳跃拍打瓦锅,红肉在锅里“刺刺”作响,女子心生欢喜,想一家人围桌用餐的温馨时光,给予爱是一种幸福。
或如钱钟书,如我们千千万万父母的子女,被人爱着,有人肯为我们囿于厨房,甘愿为我们洗手做羹汤。工作一天,拖着疲惫身躯回来;上课一天,饥肠辘辘回来,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开饭啰!”亲切的声音响起,回家的人呀,幸福感就如花儿般灿烂盛开。
与朋友一起去上烘焙课,一教室40多人,全是女子。课间,三个女人一条街,叽叽喳喳聊开了:我妈牙齿不好,我想学做蛋挞给她吃;我儿子爱吃马蹄糕;我爱人喜欢吃南瓜饼……简单的初衷,温暖的话语,温润了空气,捎来丝丝缕缕的烟火气息。
每天,老师在讲台上都会问:今天谁上台操作,协助老师讲课呢?个个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为心爱的人、喜欢的人洗手做羹汤,她们甘愿当一回小学生。从开皮是从外向内还是从内向外学起,从做蛋糕用低筋面还是中筋面学起。
我的拿手菜——五杯鸭,是母亲手把手教的。她叮嘱我:做这道菜一定要用心慢慢地炖。做五杯鸭,先在一锅水里放三四片生姜,煮开,把一只洗干净的鸬鸭放进开水里飞一下血水,捞出来沥干,用油炸至两面金黄。在瓦锅里倒入一杯花雕酒、一杯甜醋、一杯酱油,少许冰糖,少许花生油,放入炸好的鸭,煮开,然后小火慢慢地炖,每隔五分钟,翻转一次鸭子,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汁变少变稠,鸭肉酥而不烂,出锅。
看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后,我对五杯鸭进行创新,用锋利小刀,将鸭切成薄薄的片儿,装在白瓷盘里,把煮锅里的汁淋上,一道油光锃亮、香气四溢、味道浓郁,融进浓浓爱意的五杯鸭端上来。家里的大小两个男人围着餐桌大快朵颐,我在一旁看着,心生暖流。
湛江的堂姐,一向自诩“白骨精”,精明干练、生活潇洒。每每家庭聚会,姐妹、婶婶在交流怎样煲时令汤、烹饪什么佳肴时,堂姐总躲到一边去。她觉得,煲一锅汤就浪费两三个小时,与其待在厨房与锅碗瓢盆做斗争,不如努力多签几个单子。
就是这个女子,当了妈妈后,脱胎换骨似的变了一个人,对烹饪表现出狂热的兴趣,买来许多食谱,对着书本一招一式学着做,还请教三姑六婆如何煲老火靓汤。大厨的姑丈在做扣肉时,堂姐拿着本子,该买哪个部位的猪肉,食材如何配比,烹制要注意的细节和窍门,她一一记下来。大家目瞪口呆看着她,堂姐笑语盈盈:“家里小宝贝喜欢吃扣肉。”
誓言不会待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饭的孤傲女子,沾上烟火气息,寻常得如此真实、生动。
幸福的生活就藏在一饭一菜、一汤一羹中,因为爱,愿能挽袖剪花枝,更愿洗手做羹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