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浙江宁波余姚石油支公司 胡晶晶
前两天支付宝推出了用户个人的2017年年度账单,于是朋友圈又被刷屏了,大家一边晒着账单一边惊讶于自己在这一年中竟不知不觉花了这么多钱。其实在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买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自己所需要的。
储藏柜里的东西对你已经毫无意义,却总舍不得扔掉;家里的衣柜塞得满满的,却总是觉得没有合适的衣服,于是每到换季不断添置衣物;厨房的操作台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却在需要酱油瓶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不得不承认,我的日常生活收纳一塌糊涂,大部分物品在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之前,就已经被打入“后宫”,既舍不得打发出宫,更不愿与之“再续前缘”,于是生活空间被这些杂物堆得越来越满。
断舍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一个杂物管理咨询师在自己的著作提出。含义为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而轻装上阵,让心灵从嘈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的简单。
所谓断舍离,如书中所言,不是简单的整理术,它是一种教人放下心中的执念的理念,一种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这种哲学更像是日本禅宗的理念,以极简为美。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通过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
以前我是非常喜欢买买买的,购物车里堆满了家居用品,有装饰的,也有日常要用的餐具杯子等。在接触这一概念后,我逐渐反省自身。在这之后,面对超市的促销,面对好朋友的“安利”,我都会先问一遍自己,我现在需要吗?这个东西适合我吗?如果实在想买什么东西,就先把它列在购物清单上,过上三四天再看一遍,如果仍然想买,才会下单。现实里多数的情况就是过上几天,这件物品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当时看到时那么想要了,也就作罢。
对于家里长年累月堆积的杂物也亦是如此。要思考的是我现在还要用吗?我现在仍然喜欢吗?而不是还没坏,以后可能还能用到,这样扔了太可惜等。 无论是买入物品还是丢弃物品,都是脱离对物品执念的一种体现,内心的执念也要及时放低,这才是断舍离生活之道的精神内质。
“断舍离”引导我们生活的主角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物品,核心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时间轴是现在。这不单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观。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为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腾出明亮宽敞的空间,才能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给生活做减法,内心反而丰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