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厚积薄发,用昂扬的斗志展现石油精神 
沙柳,生长在鄂北神圣的大牛地气田,经历四季的洗礼,枝叶无所畏惧,根系犹如浩瀚海洋下的生物,在海洋的滋养下孕育而生,而我就是一颗沙柳,大牛地就像孕育沙柳的海洋。
回顾刚参加工作那会,那是2005年的夏天,一个人乘坐驶向陕北的火车,一路观望,开始绿油油的花草绿树逐渐的变成了戈壁沙漠,20来岁的年龄,那时我只是一名采气工,初次经历了大牛地气田的越冬生产,当时也没有太多经验,有一次在室外温度零下30度的情况下上夜班,有两口井同时堵塞,立即赶到注醇泵房,准备加大注醇排量,结果发现正在运行的六台注醇泵全部停运,原因是机油冻住了,为了迅速解决这一问题,将注醇泵机油清出加热再运行,经过分析是机油不适应极寒温度,第二天站长向队长汇报了这个情况,开始为所有集气站注醇泵更换了冬季机油,保障了越冬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件事给我了一次欠缺经验的教训,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经验。
2009年,随着气田深度开发,我被分配到了采气管理四区,同年竞聘为集气站副站长,我深知采气业务的多面性,一边学习站场管理,一边忙于钻研采气业务知识,在2010—2011年时,我又走上了站长的岗位,同时肩负着两座集气站的全过程建设监督工作,在35#站和39号站建设过程中,作为现场甲方代表;我严格落实问题整改,保障了两座集气站的顺利交工投产,在建站过程中我经常自己翻阅设计图纸,然后对照现场查找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虚心请教现场监理,最终总结出一些丰富的监督管理经验,编写了《新建站监督手册》,获厂长奖励基金。
工作和生活中,我比较注重细节,把每一位同志都当做兄弟一样,善于发现员工的喜怒哀乐,遇到工作中情绪不高或心情烦闷的员工,我经常主动去找他们聊天,了解当下遇到的困难,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决心理负担,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团队。2012年,根据站场文化素养的现状,编写了《班组文化手册》,获得厂长奖励基金,并在全厂进行推广。
年初,为了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修订了全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每月中旬组织全队操作员工开展实操培训,并拟定了采气专业理论知识300道常见试题库,月底在题库里面抽选部分理论试题进行全员月考,按照实操培训内容,开展一对一的实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前三名的优秀员工,上报队部领导,给予一定奖励,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效果。
设备管理工作琐碎,想要干好也不容易,特别是在分管设备的副队长借调到局机关期间,全队的设备管理工作就落到了我一个人身上,连续4个月不休假成为常态化,我将维修项目进行细化,通过建立“降本减费”作业统计表,减少了设备维修、施工作业等费用,同时也实现了 “降本减费”的跟踪管理。
2005年来到大牛地气田,距今也有十二个年头了,经历了大牛地的先导性开发、上产、稳产各阶段,自己从一名采气工到基层队的设备管理主办,虽然从事的岗位不一样,但我始终保持着一颗进取的心,用昂扬的斗志展现石油精神,力争为华北采气一厂做出更大贡献。
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