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4|回复: 7

击鼓鸣冤

发表于 2018-1-15 12:28: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古代,老百姓有两种特殊的伸冤方式,一是击鼓鸣冤,二是拦轿喊冤。就像影视剧那样,榆次县衙门口也摆放一面大鼓,叫做鸣冤鼓。
    关于“鸣冤鼓”来历有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有个侄子,典型的“高衙内”。一天,皇侄在大街上看到美若天仙的少女苏小娥,上前调戏。一大汉英雄救美杀死了高衙内……苏小娥和妹妹各持小鼓小锣边走边敲,一路来到金銮殿前,高声大喊“冤枉”。惊动了刘邦,查明真相,释放了大汉。刘邦为了方便百姓告状,显示其德政,传下圣旨,命各级衙门必须在门口摆一鼓一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有了“鸣冤鼓”的称谓。
    鸣冤鼓,好好好!不要高兴太早,鸣冤鼓是不允许随便敲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老百姓有冤情可以按规定到有关衙门告状。“偷鸡摸狗”的事情你也去敲鸣冤鼓,纯粹肉皮痒了,挨板子!每个朝代包括现代都明文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诉。衙门口的守卫干啥,当然会阻止老百姓敲鼓。百姓敲鸣冤鼓的主要情形是案件官府不受理或案件久拖不决,敲鸣冤鼓逼迫老爷升堂审案。如果案件受理,县太爷断案不公、冤枉,你可以到府衙上诉,没有必要到县衙门口敲鸣冤鼓。
   “鸣冤鼓”针对各级衙门,“登闻鼓”则是针对皇帝。臣民若有冤案或不服地方判决,可以直接到中央上诉。朝堂外置有一鼓,由升朝官掌管,臣民可击鼓上闻,即所谓“登闻鼓”。宋朝设立专门机构,鼓司和登闻院,登闻院将案状直呈皇帝,由皇帝审理。“登闻鼓”更不允许随意敲,有苛刻的条件。屁大的事情也敲登闻鼓,岂不累死皇帝老儿。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方可击鼓。另外,不允许越级上告,必须穷尽司法程序,否则敲击“登闻鼓”必将受到严惩。《杨乃武与小白菜》中,杨乃武的姐姐为弟弟伸冤,冒死到刑部跪钉板,为了上一道诉状,即使如此,也不去敲登闻鼓。
   古典影视剧中“拦轿喊冤”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也有先例,但很少,拦轿成功少之又少。在清朝,拦轿喊冤“合法化”,给予百姓拦轿喊冤的权利。政府不赞成拦轿喊冤,官员对于拦轿喊冤更是反感。拦轿喊冤破坏了正常司法程序姑且不论。首先对官员生命造成威胁,并非耸人听闻,历史上发生过名为喊冤实为刺客的著名案例。第二,案情复杂、涉及面广,非常棘手,烫山芋。第三,拦轿喊冤往往是越级上告,这本身就违法。第四,可能官员没有管辖权,插手还是不管?两难。官员出行鸣锣开道,衙役们明白老爷的心思,会极力阻止拦轿喊冤者,不等你靠近官轿,毫不客气拿下,没人管你冤不冤。
     朝廷设置“鸣冤鼓”,也允许百姓拦轿喊冤,不过摆摆样子,实际作用不大。不管怎么说,毕竟给百姓提供一种特殊救济方式,值得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8 16:16:10 | 查看全部
终于知道击鼓鸣冤的出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8 16:16:26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好自然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8 19:49: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9 21:09:48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1:20:53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击鼓鸣冤虽然不是正常司法程序,但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1:21:54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1:22:15 | 查看全部

回 4楼(听者) 的帖子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