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回复: 2

网络创新,一窝蜂可不行(新语)

发表于 2018-1-16 09:37: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 暄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6日   12 版)  互联网江湖,永远不缺风口。2018年伊始,直播全民答题迅速成为全民娱乐,一批“撞脸”的APP几乎同时出现,参与人数与专场奖金均进入百万量级。可以想见,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新玩家还会不断入场;投资者“我撒币,我乐意”,奖金池还会继续膨胀。

  有人说,这是一场知识“买卖”的狂欢。“书中自有黄金屋”,人们憧憬知识消费的“钱”景。知识消费,挺好。这种手机版“开心辞典”,在直播平台上爆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次不错的创新尝试。但仔细一想,知识“买卖”就是一种买卖,只是它穿着知识的外衣,通过娱乐的方式,打着商业的算盘,玩着资本的游戏,收割着用户的注意力。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创新取得了惊人成就,外国人眼中的“新四大发明”中,就有3个来自互联网,创新活力可窥一斑。然而,“一窝蜂式创新”同样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每当新风口出现,大家蜂拥而入、跑马圈地,但模式基本相同、手法并无二样,门槛低、易复制,狂撒币、比烧钱,却较少顾及更完善的体验、不一样的设计,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全民答题热就面临这样的担忧。

  烧钱时,一窝蜂进入;没钱了,一窝蜂散去。大浪淘沙之后,气短力竭的玩家黯然退场,活下来的选手再瓜分地盘。这样的竞争很“市场”,但就是这样的“一窝蜂”,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社会治理成本的激增。产生的后果,不得不由我们所有人来承受。正因如此,许多所谓创新走红的同时,吐槽和质疑纷飞伴舞,也在情理之中。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心相交,友不失矣。火热的知识消费模式,需要更高的知识含量;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也需要更加走心。否则,利尽则友散,所谓的创新产品也就如浮萍一般,极易被雨打风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0:23:40 | 查看全部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心相交,友不失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6:18:03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