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3|回复: 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太原理工机器人团队潜心科研争做时代新人

发表于 2018-1-16 14:53: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2018年01月16日 01版)本报记者 刘建林
分享到:更多
    在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四创空间”里,50岁的该校机器人团队创始人李卫国总是在和学生们讨论机器人制作问题。很多个假期,李卫国都在实验室度过。 2007年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团队建立时,只招到了两个学生。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这里参加过机器人知识学习和培训的学生已多达3万人,队员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32次、一等奖112次。从这里走出的不少学生都拥有“最强大脑”,有的在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有的走上了人工智能研发的工作岗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太原市持续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实践活动,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团队是其中的一个优秀案例。 “2007年我们就准备搞创新项目,想做机器人。当时我在学校食堂门口问学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机器人。我认为理工科的学生,起码要了解机器人吧。”李卫国说。 李卫国的想法得到了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和国有资产管理处的支持。学生处、教务处和校团委等部门也经常给予团队经费支持。 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多动手,即使是寒暑假,工程训练中心的水中机器人实训基地、空中机器人实训基地、增材制造(3D打印)实训基地等实验室也会向学生开放。李卫国说,只有搭好平台吸引学生走出宿舍,让学生大胆动手、大胆尝试,才能让他们学到新知识、探索新成果。 “动手的过程中,设备不可能没有损坏,把设备用坏了不要紧,但学生要知道坏的原因。”李卫国说,曾经有个学生把无人机螺旋桨撞碎,他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告诉学生需要什么材料团队会出钱买,但如果修不好就得赔,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把无人机修好了。“让学生赔只是给他压力,并不当真。但这样一来既修好了无人机,也让他学到了制作机器人的知识。” 太原理工机器人团队经常参加比赛,鼓励队员去更大的舞台交流。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中国水中机器人暨首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太原理工大学机器人团队和来自美国西点军校、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院校的机器人团队同场竞技,获得了一项一等奖。 每次去比赛,李卫国都会告诉学生,交流比成绩更重要。“这种交流有利于接触新思想、新方法,还有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请教。” 李卫国说:“虽然我年龄比较大了,但我在机器人教育方面还是时代新人,一边充实自己,一边教育学生。我更希望我的学生都是时代新人,用新知识造福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17:06:34 | 查看全部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